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社会经济

中国新军事变革能否借助洋枪洋炮
来源:《世界新闻报》 发布时间:2009-03-21

    “对华武器禁售令如今已站不住脚,应当在欧盟与美国共同商定的条件下予以解除。”——法国总统希拉克

    法国总统希拉克2月22日在布鲁塞尔对访问欧盟的美国总统布什说,尽管美国反对,但欧盟仍将坚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他同时强调,欧盟的这一决定不会改变战略平衡。布什在对欧盟的计划表示过“担忧”后说,如果这项计划(解禁)能够解除美国对安全问题的担心,他会考虑做出妥协。

    如今,欧盟已经就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与美国摊牌,欧盟对华军售的最终解禁也许将只是个时间问题。一旦禁令真的解除,欧盟恢复对华军售能为中国带来些什么呢?

    中国开始新军事变革

    2004年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白皮书在第3章以一章的篇幅,对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进行了阐述。白皮书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压缩军队规模的同时,加快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加强海、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坚持“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的同时,已经越来越重视武器装备和先进军事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目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经历了徒步作战、骡马化、摩托化、半机械化时代后,正在向机械化和信息化进行“双重跨越式”发展。

    恰在此时,欧盟对中国长达15年的军事禁运终于出现松动迹象。2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抵达布鲁塞尔,对欧洲展开了所谓的“修好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布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说服欧洲国家维持对中国的军售禁令。然而,以法、德两国为首的欧盟却提出了与其希望完全相反的表态。与法国总统的表态相似,德国总理施罗德表示,尽管美国表示反对,但是欧盟将会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说:“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是消除美国政府和国会的疑虑”。

    欧洲军火曾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19世纪末期的中国军事力量近代化建设基本上是以欧洲国家为参照系的,这是因为欧洲国家较早地建立起近代化工业社会。自近代以来中国与欧洲各国军工企业就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近代中国一方面通过军贸往来,改善了武器装备和增强了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中国在采购军火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军工设备,培养了一批军工科技人才,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军工技术。客观上,欧洲军事工业曾经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1866年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家专门从事船舶修造的企业——马尾船政局,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船政局下属的马尾船政学堂则培养了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等一大批北洋海军将领和魏瀚、陈兆翱等造船界先驱。马尾船政局创建时购置的机器设备,招聘的技术人员均来自法国。

    中国晚清时期创建的3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主力战舰均购自德、英两国。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以国防为首要目标编练的3支新式陆军——自强军(中国南方第一支近代化陆军)、新建陆军(北洋陆军的前身)和武毅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在京津地区抗敌的主力部队),其步兵武器购自德国毛瑟兵工厂、而火炮则以克虏伯公司的产品为主,这些新式军队的编制和训练也以德军为样板。

    禁运重创旧中国军事变革

    上世纪20年代,英国人富勒、利德尔·哈特、法国人埃蒂安纳相继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的理论,并预言下一场战争的样式将是空、地协同的机械化战争;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提出了“制空权”理论。当时的中国人对这些军事变革的新思潮迅速作出了反应。

    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东方杂志》就详细介绍过西方的机械化战争思想。1913年中国政府在北京南苑创办了亚洲第一所军事航空学校,南苑航校直接隶属于参谋本部,这比1916年日本开办的第一所民间飞行学校早3年,比1919年日本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军事航空学校——所泽陆军航空学校早了将近6年。1914年,中国正式定编了直属海军部的海军陆战队。1918年,当时的中国海军部在福州创办海军飞潜学校,为建立海军航空兵和潜艇兵这两个新兵种选育人才。

    然而就在此时,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实施长达10年的大规模武器禁运。从1919年到1929年,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售包括飞机、火炮甚至步枪在内的绝大多数军事装备,只有属于自卫武器的手枪不在此列。这造成了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各路军阀力量中手枪部队的畸形膨胀。

    自己造不出来,买又买不到,旧中国的军事变革注定成为有识之士们的“纸上谈兵”和“无米之炊”。尽管旧中国各派军事力量各显神通,通过多种地下渠道甚至走私,零星采购了部分军备,但10年的禁运使得军工生产本就严重不足的中国军事力量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加上国内各军事集团无休止的此攻彼伐,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中国自晚清以来用了几十年时间积蓄的近代化国防力量基本上消耗殆尽。

    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力欧洲先进技术

    现代战争是诸军种、兵种的协同作战,现代军队的作战能力是诸多高科技武器的复杂合成。因此,军事现代化将是整个国家军事系统的平衡一致的发展,而不是某一军种、兵种、某一兵器的单独发展就能实现的。

    中国的国防力量要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仅仅依赖从国际军火市场上的采购。没有自己军事工业支撑的苦头,中国军队已经吃够了。然而,要想在全球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追上高速发展的西方各国,光靠埋头苦干也是不行。

    如果开拓更多的武器装备来源的渠道,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改变俄罗斯长期独家垄断中国武器市场的局面;另一方面,其他国家先进的军工技术也将再次推进中国军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欧洲军事强国先进的军事工业恰好可以为中国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军工技术,为中国军事力量研发新型装备提供技术支撑,为改进现役装备的性能提供实用的技术成果,为国防科技进步和装备发展提供技术储备,缩短装备研制周期、降低装备科研风险。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欧盟解除武器禁运带来的机遇,使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军工行业充分借力,将对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转自:《世界新闻报》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