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不妨多点“慢学者”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1-03-22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的倾向发表意见说:“我自己的论文数量就比较少,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发表过3篇原始文章。而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则为零。”作为曾担任过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的饶毅先生,能如此坦诚地亮出自己的“慢学术”态度,这在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的情况下,勇气可嘉,令人感佩!

  当今社会,求快求速似乎已成为一种“风尚”,但有些事光图快是不行的。最近读到作家王安忆的一篇文章,她就说真正要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其实是“快”不起来的:“事情就是这样缓慢,想快也快不得,有一种秩序隐藏在时间深处,行的时候自然行了,不行就是不行。你似乎很难占它的便宜,你在这里剥削了它,就非得在那里偿还。”王安忆讲的是写作,其实做学问、搞科研何尝不都是如此,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用了11年时间,硬是年复一年,眼看着水稻新品种一天天长大,才最终取得了研究成果,而光为了图快去揠苗助长显然是行不通的。

  其实,我们的一些学者、科研人员难以做到“慢学术”、“慢科研”和当前一定的大环境有关。时下有些高校、科研机构的考核制度,使得一些短时期内出不了成果的人倍感压力甚至难以立足。于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一些求快不求好的“垃圾论文”、“橱窗科技成果”应声出笼,这样,考核任务是完成了,但实际效果如何呢?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眼下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对此,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自省吗?

  当然,我们希望的“慢学术”、“慢学者”,不是提倡那种无所作为的“慢”,不是制造“学术懒汉”的那种“慢”,其实,“快”与“慢”本来就是相对的,有质量的“慢”,才能达到真正的“快”;而粗制滥造的“快”,最终只能落于更“慢”的境地,难怪古罗马的政治家、作家大加图要在给其友人的《书信集》中特别指出:凡事“做得好就等于做得快”。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如今,人们在生活中已开始追求以闲暇为主的“慢生活”,这是人们在经历了过于竞争性的快节奏生活后的理性回归,同样,我们在对待更须理性思考和务实创造的学术、科研工作上,以慢求好,以慢制胜应该是我们避免片面追求“快”而带来种种科研弊病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此,我们希望出现更多的“慢学者”!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