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转变发展方式需变革科技投入评估体系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04-22

  中央已经明确并强力推进转变发展方式。要实现转变科学发展方式这一宏伟战略目标,核心是持续跨越创新,在创新中科技创新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但目前的科技创新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科技创新所依托的科研投入评估体系已成为阻碍科技创新的桎梏。

  尽管各级政府逐年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强度,且科研经费主要投入于“国家级”研究院所和重点高等院校,但与高强度的科研经费投入相比较,能真正形成适应市场需求、被市场认可的科技创新成果却很少,投入的科研经费对实现创新型国家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贡献度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级科研院所(含转制院所)和高等院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仍沿用长期以来的传统模式,即绝大多数单位对科研人员申请科研经费给予了极大的直接“激励”,对项目申请到的经费直接给予很大比例的个人提成。这种经费使用政策必然引导科研人员把项目经费提成变成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种结果就如同农民将“种子”当“粮食”吃掉。

  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也误导了科技创新的目标。绝大多数单位甚至国家主管部门都以科研项目组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得到多少项政府成果奖励来评价科技创新水平。目前政府成果奖励的评审实际仅靠几位“专家”来判定,而论文则又重数量轻质量。这种评价体系导致的结果是中国成为论文大国但不是创新强国,成果奖励和论文众多,但关系产业升级的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却甚少。如此评价远不及让市场来评判客观、公正和真实,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也得不到保障。

  目前,政府及科研院所、高校对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职业晋升考评甚至申报评选院士等都以发表论文多少和获得政府成果奖励多少、级别高低为主来评价。尽管论文多少、成果奖励多少是可以量化的,但论文和政府成果奖励本身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这种评价标准必然引导科研人员对待科研工作一是多争取科研经费多提成,二是多写论文多报政府成果奖励,而轻视科研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升级创新的贡献。目前有相当的科研项目从立项之初就没有找准市场未来发展需求,在研发过程中也不关注未来的应用转化和市场贡献,重复申报项目、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自然也就多了,科技界的浮躁、甚至权力寻租也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笔者建议:

  改革目前的科技投入政策,将政府靠税收再投入的政府主导投入机制改变为政府激励企业直接投入科研创新。这样改革后,原来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仍可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此时只需要直接为企业服务,科技人员直接向企业申请研发项目经费,并对企业出资负责,由企业来考核创新成果。而政府只管优化政策激励,不直接管花钱,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科研管理领域的不合理现象。

  改革目前对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一是弱化论文在创新成绩评价中的权重比,至少要对应用研究领域弱化以论文数量多少论英雄;二是取消政府的科技成果评奖制度,让市场来检验科研创新成果的质量、水平,只有能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果才是真正优秀的成果;三是让企业成为科研创新投入的主体,科研创新成果也理应由企业评判,由市场评判。

  改革长期以来政府、院所、高校对科技人员职称评定、职业升迁、薪酬待遇甚至晋升院士的评价标准,将政府、院校评定移交给市场来评定。政府不应再直接负责职称评定、晋升,代之以授权院所、高校按需设岗、按岗招聘人才,实行岗位绩效考核的新聘用机制。

  (作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第七二五所所长)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