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动员令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05-09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篇纲领性文献。讲话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发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动员令。

  一、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强劲的智力支撑。

  1949年前的旧中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为数寥寥。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一些一流大学,也主要是承担教学职能,科研能力普遍较弱,仍处于“西学东渐”的模仿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期,面向国家建设主战场,造就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建设人才。新中国的每一个建设领域,都有高等学校培养的骨干人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黄金期”,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5%、在学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没有高等教育事业的壮大,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中国速度”,也就没有今天中国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

  这些成就的取得,奥秘在哪里?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四个坚持”分别从办学原则、办学目标、办学方向和教育规律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道路和办学经验,既是对清华大学百年办学成就的精辟论述,也是对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总结。

  在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还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总书记用“生命线”一词来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振聋发聩、切中要害。

  二、“四个必须”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着力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四个必须”鲜明地指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着力点,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原初使命,也是高等学校最核心最主要的职能。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努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通过研究型教学、探究式学习、互动式交流、国际化交往、社会性实践等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大胆创造,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为最终涌现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高等学校既是教育教学中心,也是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型大学,更应该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要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破解关系国计民生和学术前沿、科技尖端的重大问题,有的放矢、攻坚克难,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要着重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在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信息、生物、海洋等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扎根基层、服务地方,在省校之间、市校之间、企校之间建立多种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人才输送、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和政策咨询等多种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密集、教育经验丰富的优势,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尤其是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要动员和团结有识之士参政议政、献计献策,为党和政府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咨询,切实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在校园中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高扬主旋律,凝聚大学精神,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点滴渗透和潜移默化方式来启迪学生、教育学生;要致力于先进文化建设,使大学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以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使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良好风尚;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本领,在国际交往中开阔视野、拓展胸襟,学习优秀的异域文化,传播、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进步。

  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因为一流大学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少数大学的历史使命,更是时代的要求、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没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就不可能成为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盲从、不迷信、不脱离中国国情;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水平,以若干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争取领先、带动整体,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在国际学术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对现有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改革,消除一切阻碍发展的因素,激发高校的内在活力,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练好内功、汇聚外力,在推动原始创新、协同创新等方面寻求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力求新跨越。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