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以科学的原则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发布时间:2009-07-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旗帜鲜明、立意高远,问题准确、措施全面,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指南。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对大学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面对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思想政治评价工作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评价工作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是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更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但是,以往和现阶段我们对学生评价的观念和能力并不理想。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主客体单

    一、评价方式传统、评价内容浅显、评价层次较低、评价作用甚微”等问题。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评价还只是方兴未艾,未达到普及运用。
  
    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评价问题,创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指导思想,落实德育首位;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促进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的内涵

    1、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通过言行在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包括法制)和品德修养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一种素质结构,它的内容包含着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心理结构,在形式上包含知、情、意、信、行等几个要素。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社会内容要素(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和心理形式要素(知、情、意、信、行)两大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包容的。社会内容要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内涵,规定着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性质。心理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物质载体,同时又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

    2、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的内涵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简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测评,它既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是什么做事实判断,又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作价值判断。因此,它是一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这种测评以收集诸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特征及信息为基础,以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为根据,采用语言和数量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度量,以此来反映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水平与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既是一种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和状态的度量与评价,也是对德育目标的理想化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对比测度,同时也是对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检查与总结。目的是一种主观追求,它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的目的是,真实而客观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水平和现状,测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水平现状和德育目标的要求,进而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以科学的原则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由于思想政治品德的复杂性、大学生的能动性、测评者的主观性、方法工具手段的不完善性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矛盾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有许多难点问题,诸如,思想政治品德的复杂性和测评的简约性,思想政治品德的模糊性与测评的精确性等问题。为此,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时,首先要解决如何按照科学的原则去构建测评体系的问题。

    1、导向性与发展性原则
  
    导向性是指研究创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测评的内容要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教育目标、德育目标相一致。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为大学生指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测评使学生明确平时应遵循的准则,不断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向测评标准靠拢,从而确保大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前进。
  
    发展性是指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的目的要从传统评价的“预测”、“控制”、“选拔”转移到“发展”上来,即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发现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反馈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2、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创建的测评体系要全面完整、层次分明、要求明确,能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本质及各个方面,要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合理性。其量化和取值尽可能科学、合理,要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确定测评内容,科学地将相关性较大的测评方向合并归类,尽量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使测评结果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比性。
  
    实用性一方面是指测评体系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便于高校操作实行;另一方面是指测评体系的创建要与社会用人机制和社会需求接轨,为社会所接受。使其既能满足大学生了解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素质,适应个人未来职业设计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多层次、多维度的选拔需要。

    3、全面性与层次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不仅要测评大学生的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更要突出测评大学生的多种能力、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又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测评体系要紧扣德育目标,要尽可能更全面、确切地反映被测评对象的各个方面,既要有测评单项素质行为的个别指标和测评某一方面素质的局部性指标,也要有测评对象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甚至测评对象的综合性指标。指标的完备性也表现在各个指标间相互联系补充,层次清楚,共同构成系统而又有机的整体。
  
    层次性是指测评体系的创建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年级和个体差异来进行创建。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年龄、知识、能力、性格、兴趣、行为表现等多方面。所以我们研究创建的测评体系只有是多种层次的,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每个个体在不同年级、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才能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

    4、“知、情、意、信、行”测评有机统一的原则
  
    我们知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有着知、情、意、信、行等多方面的特征,因而其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多维性,以及在每个维度上的连续性、顺序性和递进性。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各自反映着思想、政治、品德的一个侧面,从其中任何一个角度进行测评都难以反映学生整个的思想政治素质实质。单方面测评,会割裂思想政治素质的知、情、意、行之间的本质联系,引起德育工作的随意性。因此,创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应包括知、情、意、信、行等多方面的特征分析。目前的德育评价对“知”的评价都很重视,然而,往往忽视对情感、意志、信念、能力及行为的评价。而伦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形成过程中,情是中介、意是保证、信是支柱,知、情、意、信、行缺一不可。因此,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就要将“知与情、意、信、行”的测评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完整全面地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

    5、多测评主体原则
  
    以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测评的主体主要指学校教师,学生是被评价者,是测评的客体。由于学生在测评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测评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他们对测评产生畏惧,甚至逃避的心理,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及思想、政治、品德的正常发展;由于在测评中缺乏被评价者——学生的坦诚参与,教师往往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从而使测评的调节、激励、改进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发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后,我们所创建的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中,评价主体不仅是指学校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被评价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纵观整个测评过程,从测评目标的确立直至测评信息的反馈,被评价者——学生始终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它要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要了解测评的方式、测评手段及其测评结果。总之,只有在参与中,被评价者——学生才可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所以,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时,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强调多主体测评,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使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测评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激励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测评的客观性、准确性,增强实际效果。
  
    根据上述原则创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才能确保测评结果的客观、准确与公正,也才能使创建的测评体系真正发挥其功效,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的具体构建待后续文章阐述。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