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领导讲话

刘延东: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1-10-20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8日)

刘延东

同志们: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的新老同志聚集一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回顾总结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于开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我们观看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展览,又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深为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和鼓舞,对这项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发端于建国之初,蓬勃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外交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国际交流始终得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按照“官民并举”的要求,牢牢把握国家教育和外交大政方针,充分发挥稳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优势,积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外交整体战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面向少数国家和地区到遍布全世界、从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到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平凡历程,实现了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道路。
    30年前,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需要,迫切要求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组织形式。1981年7月,在周培源、季羡林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倡议下,教育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建议设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得到了万里、姬鹏飞、方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自此,我国民间的、半官方的教育国际交流有了专门组织,开辟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崭新渠道,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交流协会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在组织、协调和引领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国民间教育对外交往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配合政府外交,在承担国家重大外事任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年、语言年、交流年等活动,并在国际舞台上,以民间立场代表教育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官方外交彼此呼应、良性互动,丰富了双边多边关系内涵,成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和人文交流的活跃力量,为改善国家关系、增进彼此互信营造良好氛围,巩固和夯实了中外友好的民意基础。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覆盖广泛的网络体系。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个教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教育国际交流协会。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90万人,其中多数通过民间渠道自费留学。我们形成了遍布各大洲、涉及政经文体、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交流格局,民间教育机构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和层次前所未有,参与教育国际事务的能力大幅提升。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内容日益丰富,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师生往来、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合作办学逐步拓展,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各级各类教育都探索了许多好做法,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了联合培养人才、科研协同攻关、学位互授联授等深度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搭建了与美、德、英、澳等国的双边多边对话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校际交流、文体竞赛、夏令营等丰富活动。民间教育交流还为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校创造了更多了解世界的机会,使教育开放成果惠及亿万家庭。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注重品牌引领,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广泛开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语言文化传播、教育国际援助等重点,强化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孔子学院、大学校长论坛等成为知名品牌,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反响。交流协会在我国教育界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成功举办11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举办10届境外“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实施教育领导者能力建设、大学生联合培养、师生教育文化交流等项目,赢得了广泛赞誉。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不断壮大,硕果累累,已成为中国教育连接世界教育的重要渠道,成为增进中外了解、互信和友谊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现当代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舞台,为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增强中国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了独特作用。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交流协会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是中央高度重视的结果,是教育外事战线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参与的结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自出席重大活动,给予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各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广大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者肩负使命、不懈探索、锐意创新,奉献了智慧和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周培源、季羡林、张维、黄辛白等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付出心血的著名学者和老同志,借此机会,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从事和参与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各部门、各地方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已经站在从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历史新起点上。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强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营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迫切要求深化各领域民间友好交往。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都需要在交流合作中迎接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同文明也需要在交流对话中不断增进理解、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日益走到讨论和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前台。一些国家一方面期待与我更紧密合作,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发展也存有疑虑和误解。这迫切要求我们在发挥政府外交主导作用的同时,以民间外交增信释疑,让国际社会更加认同我坚持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争取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从国内形势看,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提升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水平迫切要求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发挥独特作用。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批产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地位,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日益严峻,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瞄准国际前沿,培养和会聚高端人才,在高起点上提升创新能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覆盖广、途径多、机制活,为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成果开辟了更大空间,能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更好地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从社会需求看,人民群众对接受公平、优质和多样的教育需求更加强烈,丰富群众的教育选择迫切要求广泛开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群众生活不断丰富,教育在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寄托亿万群众期盼的重大民生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日益成为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责之一。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植根于人民,也应造福于社会,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更有条件、更有责任调动社会力量,拓宽教育渠道,丰富群众的教育选择,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贡献。
    从教育现状看,我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拓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广度深度。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教育体制机制不活。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立足国情,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民间交流是教育开放中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抓住教育资源跨国配置活跃、教育要素流动加快的有利时机,更加积极主动地“请进来”、“走出去”,加快提升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面临着诸多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突出体现在:一是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潮流,各国都更加重视通过民间交流促进国家间友好与合作,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二是中央明确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舞台。三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基础更加坚实、保障更加有力。四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成为国家战略,日益深入人心,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为扩大教育开放谋划了蓝图。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赋予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国家发展大格局和外交大战略中更加重要的使命,其意义远远超过教育交流本身。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中大有可为,在深化人文交流中大有可为,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大有可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还不完全适应教育事业和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还没有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战略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总书记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这对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对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全力推动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迈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主题主线,以服务大局为宗旨,以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落脚点,以民间性为特色,以人文交流为依托,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注重统筹谋划,注重内涵发展,注重能力建设,不断开拓创新,把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坚持服务大局,贯彻党和国家外交外事大政方针。教育国际交流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要自觉把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纳入国家大外交、大外宣和外贸外援的格局,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前瞻谋划。要适应形势,创新思路,拓展功能,优化布局。要积极宣传介绍中国基本国情、发展理念和内外政策,配合做好外国媒体、智库、教育文化等各界人士的工作,拉近彼此距离,培养友好感情。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正确处理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对外开放与抵御渗透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做到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
    第二,突出民间特色,拓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国家关系发展极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国家把人文交流提升到战略层面,这是外交工作的一个创举。教育交流合作是人文交流的一个亮点,要发挥其形象亲和、易于接受、符合国际惯例的优势,探索通过活动基地、专项基金等形式,深化中外师生交流,让外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了解一个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文明的中国,使中外友好的大树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第三,扩大开放共享,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坚持外事工作为内事工作服务,是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教育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可以发挥穿针引线、外引内联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推动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成功经验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更好地结合,促进中外教育优势互补,提升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民间“智库”功能,密切跟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为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智力支持。要向深度合作拓展,围绕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一批跨国科研平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增强我国教育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在国际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修订地区学位文凭互认公约,学分转换、多边、双边跨境教育市场准入、质量监控和学历认证等标准制定中,积极争取话语权和参与决策权,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创新工作模式,增强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活力。多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实践中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好思路好办法,许多教育开放的举措都来自民间的创造。要着眼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提升交流合作的层次、质量和水平。要更好地整合和开发社会资源,培育整体优势,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标志性品牌项目。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完善竞争机制,抓好规范管理,重点扶持服务质量高、社会信誉好、具备资质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组织和项目,形成有序、开放、充满活力的民间教育交流体系。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是教育工作、人才工作和中外民间交流的重要结合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创造更好条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已经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流协会作为教育界开展民间对外教育交流的全国性机构,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交流学习和互动协作的平台,真正成为广大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者之家。要继续配合政府做好重大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项目,推动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质性教育交流,探索建设与国际标准衔接、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行业自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要按照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组织纪律严、经得起考验的工作队伍。希望交流协会以成立30周年为契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同志们,我们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使命光荣、天地广阔、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谱写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