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领导讲话

刘延东:在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1-11-25

在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刘延东

(2011年11月2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刚才,宁夏、陕西、贵州三省介绍了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的做法和经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就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要求,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温家宝总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中央投入专项资金80多亿元,先后启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新建和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近550万平方米,改善了农村学校食宿条件;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共投入资金约450多亿元,累计受益人数达到5700多万人。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重庆“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陕西“蛋奶工程”、浙江“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宁夏“营养早餐工程”、广西柳州“免费午餐”等,此外一些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团体、民间人士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这些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家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同时也要看到,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保障仍面临不少困难,成为群众十分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会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一,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小学是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将影响孩子们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出发,明确规定要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膳食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的干预,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目前,全国1.3亿农村中小学生中,有3000多万在学校住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不住校,但需要在校午餐。孩子们能否在学校吃上热饭、饱饭,是每个家庭、每个父母乃至全社会都关注和牵挂的一件大事。但目前有的地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没有完全落实,吃饭费用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配套设施缺乏,就餐条件较差;一些非寄宿制学校中,离家远的学生午饭问题突出。因此,国家加大资助力度,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解决孩子上学吃饭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好事的具体体现。

  第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就开始实行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校园餐计划,并于1944年立法,规定地方教育部门必须提供学生营养餐。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法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供餐计划,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国民身体素质,也快速提升了教育发展水平。印度、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初等教育营养支持计划,促进了本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当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不仅影响到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对于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准确把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内涵

  《意见》提出的启动国家试点、支持地方试点、改善就餐条件、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一补”政策等内容,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政策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理解《意见》精神,准确把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要求。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的合力。我们为什么要专门实施一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务院又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来部署,就是因为这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社会关注度大,需要多部门、各方面高度重视和协同联动,其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实施好这个计划,单靠一个学校、一个部门难以完成,需要政府加强统筹,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机制和政策平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积极协调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以及所有热心公益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汇集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计划实施。二是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国家有关部门要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领导,省级政府重在“统筹”,包括统筹制定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统筹规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统筹改善就餐条件,统筹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市级政府重在“协调”,负责指导本地区计划实施工作;县级政府重在“具体实施”,是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具体落实计划实施工作。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重大项目,也是落实《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重要任务。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从最困难、最需要的地区起步,搞好试点工作。这次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出,要集中支持中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等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并把国家试点范围首先放在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总计680个县级单位。这些地区都是经济不发达、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集中解决好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使他们与全国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共同走向富裕,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这次中央财政将每年安排160多亿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通过这一政策,首先解决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受益学生达到2600多万,占中西部农村学生的近30%。

  另一方面,要完善“一补”政策,解决“面上问题”。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以来,“一补”政策的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有效改善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这次《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实际,对“一补”发放范围和标准等进行动态调整。今年,“一补”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全年1000元,初中5元、全年1250元。国家试点地区(680个县)原来就享受“一补”的学生,可以同时享受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两项相加,能享受7至8元的补助,基本可以解决在校膳食问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家试点从680个县开始,但整个营养改善计划是全国性的,各省(区、市)都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极开展本地试点工作。对工作开展较好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省份,中央财政将每年安排专门资金给予奖补。

  三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供餐机制,改善就餐条件,防止“一刀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风俗习惯、饮食特点差异很大。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途径、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供餐方式、供餐内容。一是科学制订供餐方案。科学的供餐方案是组织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国家试点县农村中小学有的有食堂,有的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提出了三种供餐模式:学校有食堂的或者可以配备食堂的,实行食堂供餐;学校目前没有食堂,可以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山区的学校或教学点,由于规模小或其他原因,配备食堂的成本过高,购买供餐服务也不具备条件,可以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前提下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二是合理选择供餐内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独特物产。供餐内容不一定非要统一,都是牛奶加鸡蛋,关键是要就地取材,合理搭配,保证营养。食品原料除外购以外,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三是着力改善就餐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食宿条件普遍不足,食堂等生活设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缺口。要加快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加大食堂建设和卫生管理的工作力度。已经设有食堂的,必须安全达标,符合卫生要求。需要新建、改建、扩建食堂的,要本着安全、卫生、够用的原则,安排专门资金,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建设。标准不能降低,也不能盲目提高,坚决防止超标准、豪华建设。小规模农村学校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不单独建设学生食堂,但要通过配备伙房以及必要设施等,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在加强食堂硬件建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食堂工作人员配备,保障工资待遇,做好相关饮食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四是积极开展营养教育。要加强营养配餐、科学饮食方面的指导服务,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居高不下,学校食品中毒事件也屡有发生。仅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已相继发生多起学校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流行事件。因此,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保障链条。《意见》专门用一部分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明确提出要把食品安全摆在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各部门要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学校食品原料生产、收购,农牧、质检部门要加强监管,从食物链的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供餐单位、个人的主体资格、进入门槛,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审核,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坚决不能参与学校供餐计划;对学生的就餐环境和健康状况,卫生、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及时进行监测评估,确保卫生、安全、合格。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前不久,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布并开始施行,将食品安全事故做了分级,要求对发生在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事故提高相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各级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制订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三是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教育、农牧、卫生等部门与学校、供餐单位和托餐的个人或家庭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坚决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未雨绸缪,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以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计划实施,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重要“民生工程”。一要做好动员部署。这项计划年内启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要抓紧动员部署,尽快建立健全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强化省级统筹力度,分县(市)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特别是试点县怎么确定、资金怎么落实、责任怎么界定、安全怎么保障、出了问题怎么处理等,都要仔细研究,一一细化,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启动。二要抓好资金落实。各地要结合完善“一补”政策,落实好计划实施所需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生

膳食补助标准,努力扩大补助面。同时,要落实好改善就餐条件的资金。中央财政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了学生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进行补助。各地在利用好这部分资金的同时,还要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专项资金,把学生食堂作为重点建设内容,科学规划,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对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各地要落实到位,避免中央资金到位后出现“挤出效应”。三要加强示范引导。中央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学生营养改善国家试点,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推动各级政府重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各地要在国家试点的带动下,积极推进地方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做好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探索建立健全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校膳食营养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规范管理,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放心工程”。实施好这项计划,使学生既能吃得上、吃得饱,又能吃得有营养、吃得安全,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计划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一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不管是在食堂就餐,还是购买供餐服务,都必须要求和监督参与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企业、学校和个人,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各地区、各有关学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原材料供应、采购、制作加工、储藏、检验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操作,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件大好事,不能因为我们工作中的纰漏,造成不好的结果,带来负面影响。二要专款专用、提高效益。国家和地方为学生营养膳食提供的补助是一笔不小的钱,而且将成为每年的刚性支出,这在当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各方面都需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一定要把这笔钱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上,切实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杜绝套取和虚报冒领补助行为的发生。同时,要督促学校加强财务管理,依法健全学校财务机构,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切实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三要跟踪监测、及时改进。在试点过程中,要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评估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膳食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营养需求,学生营养状况是否得到了明显改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三)加强监督检查,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成“阳光工程”。各地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除了食品药品监督、农牧、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加大对供餐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控外,还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行政监督。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计划实施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定期督导。二要加强信息公开。各地要及时将工作方案、实施进展、运行结果向社会公示,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准确、深入宣传这项惠民政策,使之家喻户晓。各试点地区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舆情分析,及时改进工作。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学生营养健康问题,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组织实施好这项计划,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而不懈努力!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