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领导讲话

袁贵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12-11-21

袁贵仁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显著的10年,是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大国的10年,也是奠基人力资源强国的10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强国必先强教”等科学论断,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中央明确提出把是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切实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全国上下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增加,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约2.2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4%。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53万所,在校生约2.7亿人。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到2011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08%。学前教育加快发展,2002-2011年全国幼儿园增加5.5万所,在园儿童数增加138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不到40%提高到62.3%。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42.8%提高到2011年的84%。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数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

    二、坚持育人为本,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坚持能力为重,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修订并颁布义务教育19个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其设置管理规定,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明确学生品德和能力培养基本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中央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加强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以及教育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与权限更加明确。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初步建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国务院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进一步改革教育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了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教育开放,开拓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同步发展的新格局。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38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四、坚持促进公平,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得到切实保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中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强调以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为关键,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根本措施,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为基本要求,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不断加大推进教育公平的力度。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实现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适龄儿童少年。初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每年资助近1.8亿名学生,保证了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启动实施让2600多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的营养改善计划。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初步解决,推进解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多维联动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网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西部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五、坚持内涵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党中央把提高质量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走内涵式教育发展道路。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高中教育多样化,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展基础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建立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要求,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2011年全国农村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到78.6%、62.8%。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接近40%。全国高校通过“千人计划”共引进人才1171人,占全国引进人才总数的64%。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教育系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的数量占总数的68.9%。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高校集中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人员和成果,在理论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中“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更加凸显。

    六、坚持党的领导,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民办学校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每年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对高校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出具体安排。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国高校学生党员305.8万人,占大学生总数的13.2%,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近年来,广大师生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事喜事,在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都充分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必须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机活力。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五是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六是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共同做好教育这件关系民生幸福、国家强盛、民族未来的大事。七是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着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党建研究》2012年第11期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