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党史党建

关于党史研究的成果转化问题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3-11-13

  〔摘要〕党史研究成果转化是党史工作履行职能、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党史研究不断深化的根本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成果转化内在要求和基本遵循,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根本方向,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主要途径,把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把纪实类党史作品和文艺类党史作品作为主要形式,加强领导,夯实基础,创新方法,锻炼队伍,切实提高党史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党史研究;成果;转化

  党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现实。而要服务现实,使之广为传播,更加易于入脑、入心,从而更好地发挥党史研究成果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就有一个对部分党史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加工和适当转化的问题。

  一、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内涵和实质

  (一)什么是党史研究成果?

  要准确把握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内涵,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党史研究成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一般来说,党史研究成果是党史研究者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收集分析鉴别运用党史资料、以著述形式再现历史事实、总结历史经验所取得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党史研究成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科学性,它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成果,反映了对党史现象、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内在联系的准确把握,对党的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二是基础性,它是基于对翔实可靠的党史资料进行辨析、运用基础上得出的直接成果,在党史工作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三是创造性,它是对前人没有研究、很少研究或虽有研究但研究不深的领域,站在新角度、运用新史料、使用新方法进行研究后,得出新结论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四是长期性,也就是说,党史研究是一个积累资料、反复推敲、不断打磨的过程,其成果的生产周期一般较长,一旦问世后往往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影响力,甚至历久弥新。

  党史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党史基本著作。这是党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拳头”产品,如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各省区市党史部门编撰的中共地方史等。二是专门史、编年史著作。这是党史基本著作分别在横向、纵向两个方面的展开和延伸,如《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编年史》等。三是专题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这是对某一时期党的历史中某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综合研究或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专题研究,是党史研究成果的基本样式,如《中共八大史》等。四是党史人物年谱、传记、党史大事记、文件汇编等。这是党史研究成果的重要基础,如《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等,就都是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经过系统整理编撰完成的,既有一定的资料性,也是党史研究的直接成果。

  (二)什么是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

  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就是以上述四种类型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形成新的载体、选择新的角度、组合新的内容、运用新的形式和手段,使研究成果的价值被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获取、更好吸收、更高认同、更加有效运用的过程和结果。从形态上看,研究成果是“大党史研究”的上游产品,是第一形态的产品。这些研究成果本身也可直接应用,如党史基本著作、大事记、党史人物传记等,但这只是研究成果本身的运用,并不是转化。只有对这些上游产品在内容和形态上进行再选择、再加工、再创作、再包装,使之以新的面貌出现,成为资政育人新的样式之后,才是转化了的成果。本文所说的转化,主要是指这一种,即“大党史研究”的下游环节,而转化了的成果则是“大党史研究”成果的下游产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实质是以党委、政府需要和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风格、形态和方式方法,提供和宣传党史知识,让党史研究成果更多地为社会所知,更好地为社会所用,更加卓有成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真正做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二、加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史研究成果转化是党史工作履行职能、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党史研究不断深化的根本途径。社会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党史部门自身,要进一步提高对党史研究成果转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加强成果转化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一般都会有一个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无论是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应用科学研究,都是这样。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不但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展,而且十分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他还深刻地论述了文艺工作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江泽民同志强调:“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知识教育时方法要正确,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讲求实效。”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由此可见,党的领导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

  许多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家、名家也都十分重视成果转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艾思奇撰写的《大众哲学》,就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先河,成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典范之作。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曾被党中央确定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至今还警示着党员干部,其价值已大大超出历史学的范畴,其影响也已远远超出了它发表的那个时代,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常读常新的不朽篇章。这些精品力作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除了作品体现了作者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学术造诣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都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了深刻道理,使科学理论能真正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并融入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创作都遵循了成果转化的规律,成功实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加强成果转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传统的现实选择

  “以古为镜,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一大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历代有成就的史学家的不懈追求。唐代历史学家杜佑的《通典?序》就开宗明义指出:“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也说过:“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他们都明确提出撰述历史的目的是为当前的现实政治服务。这种经世致用的传统,使得史学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史学的这种目标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发挥效应的正比关系,即传播范围越广,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而要使研究成果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就需要在成果转化上多下功夫。正是因为这样,重视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才成为许多历史学家、文学家的自觉选择。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对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的愿望更为迫切。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古代史学著述有些深奥难懂,符合“学术模式”的现当代史书又难以“卒读”。于是,经过转化的历史研究成果就很容易成为人们“了解过去”、“感知过去”、“探寻过去”的不二选择。“通俗历史热”的兴起,历史知识“受众”的大幅度增加,就都表明了成果转化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流传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加强成果转化是促进党史研究不断深化的客观需要

  高质量的党史研究成果,固然是实现成果转化的基础和前提,而要夯实这个基础、提供这个前提,就需要推动党史研究不断向深度开掘,向宽度发展。党史研究的深化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成果转化就能提供强有力的外因。这是因为,成果转化的需求越是旺盛,党史研究的压力就越大、动力就越足、条件就越好,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会越多。从这个角度看,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对于党史研究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力,它推动着党史研究成果的“产销见面”,同时还推动着党史研究“再生产”的进行,进而推动党史研究“螺旋式”上升,推动党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国党史系统抓住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重大机遇,突出做好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重要纪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这是此前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所积淀、所取得的党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党史部门抓住机遇,加强成果转化,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全面协调推进党史工作的结果。实践证明,成果转化的确是架设在研究与运用之间的重要桥梁,是联系研究成果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重要纽带,是党史研究成果更加广泛、更加直接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接受实践和群众检验的重要途径,是党史研究不断深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换言之,如果不关注研究成果的转化,党史研究自身的价值也就难以充分体现,新的提升和发展也就难以做到。未来几年,我们将相继迎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要把这些纪念活动的涉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党史工作要有新的更大的作为,就不能只吃老本、只炒冷饭,必须从现在起就把深化党史研究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拿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拿出新的可以转化的研究成果。这是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必要前提,也是成果转化对深化党史研究的“倒逼”和促进。

  (四)加强成果转化是党史工作全面履行职能、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最近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就进一步阐明了党史、国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位置。党史研究要不负党的重托、人民的厚望,就要令人信服地讲清楚我国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就要深刻分析、充分展示我国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历史命运。这就应当使党史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要做到这“三个贴近”,就必须在成果转化上多下功夫。

  重视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还是党史工作全面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党史工作不仅承担着深化党史研究的任务,还承担着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组织等重要职能。全面履行这些职能,迫切需要在深化党史研究的基础上,拓宽领域,创新形式,使研究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化为资政、育人的优良产品。近些年来,随着大规模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宣传活动的开展,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也要看到,目前已经转化的成果,与党的光辉历史还不够相称,与成千上万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付出的牺牲、作出的贡献还不够相称,与党在人民中的崇高威望还不够相称,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系统学习党史的强烈需求也不相称。大力加强成果转化,就是要改变那种自我欣赏、自我循环、自我封闭、自说自话的状态,创新理念和思维形式,以新鲜活泼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开展党史资政、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宣传,真正拿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的转化成果,使研究成果走出学术的象牙塔,走向党委、政府的决策过程,走向人民大众。

  对于党史工作来说,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的确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但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实事求是。需要转化的研究成果就转化,不需要转化的就不要勉强转化;转化要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把转化后的成果弄得面目全非,背离历史真实。进行成果转化,还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

  三、 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内在要求和基本遵循

  党史研究是一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也有其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这些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对于增强研究成果转化的成效,推动转化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成果转化的根本方向

  党史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党史工作要有所作为,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样,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要有所作为,也必须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方向。要自觉地以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努力找准党史研究成果服务大局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使成果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使转化了的成果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在内容上更加务实管用。

  (二)要把资政育人作为成果转化的根本任务

  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资政,就是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成果,用党的丰富历史经验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育人,就是要通过富有成效的党史宣传和教育,在引导舆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上发挥作用。”判断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成效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用这些成果服务资政育人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因此,必须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做好成果转化工作。

  成果转化以资政为根本任务,就要使党史研究成果适时转化为直接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党史资政成果。前已述及,中华民族素来有经世致用的修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中国史学的这种传统,反映出自古以来鉴今、资政就是史学的内在品格,是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政治性、学术性都很强的党史研究成果转化更要保持这一品格,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借鉴和启示;转化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历史借鉴和启示;转化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历史借鉴和启示;转化为制定和坚持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历史借鉴和启示;转化为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成果转化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就要使党史研究成果适时转化为更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党史育人成果。中华民族素有从读史学史中提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境界的追求。我们党历来重视运用历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注重从党的历史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不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党史研究成果就既要通俗易懂,又不庸俗、媚俗、低俗;既要生动活泼,又不背离史实、牵强附会;既要多种多样,又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真正能够使党员、干部、群众受到深刻而又生动的教育。

  (三)要把时代化、大众化作为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

  党史研究成果时代化,就是要站在时代高度,把党史研究同时代主题、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使党史研究成果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党史研究成果转化适应时代化的要求,既要注重表现形式和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又要注重内容选择的时代化。党史研究的内容虽然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但研究的目的却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创造未来,因而,也有一个站在时代高度对史实进行适当选择、适当组合的问题。要用时代的思想高度、观察角度和表现力度,更好地阐明党的历史对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所提供的借鉴和启示。

  党史研究成果大众化,就是要心里时刻想着群众,按照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努力实现党史研究成果的通俗化、形象化,使转化了的党史研究成果能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欢迎。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实现大众化的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文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用鲜活的史料、真切的情感、深入浅出的分析或独具魅力的文艺形式,使成果转化始终符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审美需要。要带着对群众、对历史的深厚感情再现党的历史,要多用群众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和听得进的故事。这样的转化成果才会对群众真正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才不会变成隔靴搔痒、空洞乏味的说教。

  (四)要把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成果转化的主要服务对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都强调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两个重点对象,即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正是因为这样,这两个重点对象也就自然地成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重点服务对象。

  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由党员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职责、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决定的。加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就要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特点,推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多种类型的转化作品。在成果转化的内容方面,要把重点放在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修养上,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放在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上,帮助他们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更要帮助他们通过比较系统的党史学习,接受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广大青少年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由青少年的未来地位决定的。青少年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青少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加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就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以符合他们认知程度、心理特点的手段和方式,多做“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不断推出青少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转化作品,让他们更加饶有兴趣地了解党史知识。通过党史的学习教育,逐步确立起对党和人民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的认同,增进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使他们“知党、爱党、跟党走”,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茁壮成长。

  (五)要把纪实类党史作品和文艺类党史作品作为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
  转化了的党史研究成果,从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政和育人两个大类。按照转化了的成果对党史基本史实反映情况的不同,转化了的党史研究成果又大致可以划分为纪实类党史作品和文艺类党史作品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在转化程度上是有区别的。前者严格以史实为依据,不能有虚构成分;后者可以在尊重基本史实、尊重历史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在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形式上,首先要重视推出还原和反映真实历史的党史纪实类作品,包括纪实类的传统党史普及读物和新媒体党史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依据真实的史料,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撰写、制作出来的。这类作品往往采用符合时代特点、适应大众需求的内容和形式,与学术性强的党史研究成果相比较,其优势在于更具应用性、通俗性和普及性,更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和观赏兴趣,更能直接发挥资政育人的效果。党史部门为资政提供的专题研究报告、内部刊物、执政纪事和有关党史问题的重要专题咨询等成果,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等党史教材,《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等党史普及读物、《苦难辉煌》等党史通俗读物和文献纪录片等等,就都属于这一类。

  为使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我们还要重视推出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党史文学艺术作品。这类作品既包括党史题材的影视、广播、戏剧、曲艺、音乐、歌曲、舞蹈、小说、诗词、美术等传统形式,也包括党史动漫、党史3D电影等新形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告诉我们,反映历史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处理好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是建立在历史真实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逻辑,对历史材料加以艺术概括、提炼、加工,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所以,理所当然地应当注意激发创作主体的创造精神,允许和提倡对党史研究成果进行“再创作”,遵循文学艺术自身规律进行想象和虚构,以提高作品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要看到,这种文艺作品说到底还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所以,又不能不受到历史线索、历史事实、历史背景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要坚持表现真实历史同遵循艺术规律的辩证统一。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时,应遵循“大事要实”、“小事可虚”的原则,努力做到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党史上的重要人物的大致面貌不得虚构,历史顺序不得颠倒,特定历史时期的环境氛围、社会习俗等不得错位,即“大事要实”。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细节加以适当虚构、雕琢和加工,即“小事可虚”。丰腴的历史细节是党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吸引力之所在,也唯有如此,党史题材文艺作品才能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再现催人奋进的历史画面,才能拉近与观众、听众的距离。近些年推出的影响比较大的党史题材的文学、音乐、美术作品,以及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建党伟业》《建国大业》《恰同学少年》,3D动漫电影《冲锋号》等,都属于这一类。

  四、切实增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成效

  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接受度和受欢迎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和实现研究成果的价值。因此,成果转化重在效果。多年来,广大党史研究者在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和运用这些经验,并根据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探索成果转化的规律,不断提高成果转化的整体水平。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是各级党史部门的重要职责,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为重要的议事日程。领导班子对本部门的成果转化工作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定。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成果转化,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分管这项工作。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成果转化工作中去,使他们乐于做转化、勤于做转化、善于做转化,争取既成为党史研究的“专家”、“通才”,又成为推进成果转化的行家里手。

  (二)要夯实工作基础

  党史研究在党史工作中始终居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党史研究成果是进行转化的“母体”和依据。没有或离开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说,党史成果转化最为深厚的基础在于党史研究。因此,加强成果转化必须下力气夯实研究基础和资料基础。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抓好深化党史研究这个第一位任务,不断推出质量好、水平高、权威性强的党史基本著作、编年史、专门史和重大党史专题等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党史研究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广开思路,用新视角、新手段加大资料征集力度,特别是加大老同志口述史料和回忆录等“活资料”的抢救力度,打好资料基础,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新资料和权威资料促进党史研究,进而促进成果转化;要深入挖掘和灵活运用党史资料中蕴含的真实可信的历史细节,依靠原始、鲜活、生动、准确的党史资料,更好地还原历史、再现历史,使转化成果更加丰满、更加令人信服。

  (三)要了解群众需求

  增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充分了解群众需求,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地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党史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加强谋划,抓好选题。只有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来确定选题,群众对党史问题的兴趣才会更高,成果转化的成效才会更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确定后,还需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来介绍历史。要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弄清楚共性有哪些、个性有哪些,以便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要注意使用清新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成果转化,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心理、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成果转化的成效,才有可能既在做宣传,但又不使人感觉是在做宣传。

  (四)要创新方式方法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成果转化既要整合和拓展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形式和手段,又要积极探索、广泛借鉴新的方法、载体和途径,尤其要注重发挥互联网、手机、动漫等新兴媒体的独特作用,把丰富多彩的党史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推向社会。要通过方法创新和平台拓展,使党史研究成果“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不断扩大成果转化的覆盖面和受众面。当前,尤其要把网络作为成果转化的重点来抓,在这一最为重要的舆论战场上,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此外,作为党的对外信息传播工程的重要内容,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还要注意以国(境)外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介绍我们党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理直气壮地展示党的良好形象,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我们党的认识和了解。

  (五)要注重形成合力

  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工作是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工作,是一项持久而又浩大的工程。加强研究成果转化,既需要充分发挥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的作用,又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通力合作。要继续构建“大党史”格局,充分发挥党史部门以及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对党史有兴趣的老同志这“三支队伍”的作用,使之各展所长、各得其所,相互学习、相互配合。此外,还要通过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加强与文艺界、科技界党史爱好者的联系与合作,与他们一道,共同做好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工作,真正形成党史成果转化利用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党史工作的新局面,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服务。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