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经验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3期(中)理论版 发布时间:2009-09-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的基础上,调整增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单列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独立机构,强化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推出,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今天,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成功经验,对于更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经验可归纳为如下七条:

    一、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置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突出教育的连续性与长期性。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关乎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之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占核心地位,就在于牢固的理想信念对于宏观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微观上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十年来锲而不舍,所取得的成绩最为根本性的一点,正在于牢牢把握了理想信念问题这一核心,坚持教育工作长抓不懈。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激动发展,当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远变化的同时,当代中国也同样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发展变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新的特点,不同利益群体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出现明显差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多元化,高校正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冲击的前沿,成为各种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争夺青年的重要领域。能否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就必须依靠青年,特别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过程中,伴随着解放思想的深入和开放格局的扩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难免存在放松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事实上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邓小平同志正是敏锐地看到这一点,还在1989年,即改革开放刚过第十个年头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1](P290)实践充分证明,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青年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并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一个愿入主流、能入主流、并成大事业于主流的人,必定是心中怀有高远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十年始终长期不懈地坚持和突出了以培育大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一核心任务和首要前提。党中央、各级政府、各高等院校都始终将其放在育人的首要位置,这不仅是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体现,也是坚持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的体现。

    二、始终围绕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一教育根本主旨,牢固坚持教育内容的主导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教育,进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培育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两个核心层次。三十年来,在整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的规设和教育方法论导向都始终以这两个层次为根本主旨,始终牢牢坚持这一主导。也正依此,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内容上有了不少调整增设的变化之处,但当中都逻辑地贯穿和坚持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这一根本主旨,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理论基础,保障了理想和信念形成的现实理论空间。这是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也有了更新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做到及时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做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就在于其强烈的时代感、质朴的现实感以及朴实的亲近感,它能够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个读它、学它和掌握它的青年人都会对之产生一种浓烈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这种认同,也必将化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坚持和垂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丰富和发展。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上作出巨大理论与实践贡献。这些理论均凝聚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旗帜之下。在新世纪的今天,党的创新理论已经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自然成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束之高阁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三十年来,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武装大学生头脑,使之培养和树立起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始终坚持在各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稳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高等学校作为汇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的同时,更承担着引领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在现代社会当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校开展的课堂学理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设立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机构,形成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从整体上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来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为更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有利措施。

    回顾三十年,高等学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受到了高度重视,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也经历了“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逐步调整完善的过程。1978年高校恢复正常的招生和教学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就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年就由教育部门下发了恢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文件。1982年即决定在高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提出了关于高校理论教育改革的要求,强调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革命史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政策和实际知识的教育。1987年又在高校增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要求开设“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修养”课程。到了1995年,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为适应新的需要,国家教委又颁布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推进到了课堂和教材。1998年在党中央的批准下,高校又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2004年,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促成了“05方案”。与此同时,为巩固主渠道,围绕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中央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出发,相继采取了轮番培训、考察调研、科学定编、合理激励保障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师资水平。

    可见的是,三十年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很积极主动地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需要,无论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载体等方面都是与时俱进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适应大学生需要的。

    四、始终重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队伍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党政领导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是否具备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这一组织队伍建设工作,致力于通过多种措施和途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结构,以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保障机制。

    1978年以来,党中央和教育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上一向态度鲜明、措施有力,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来源、结构比例、文化素质水平、考核任免、福利保障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中,突出强化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提高和构建完备的队伍素质结构。近年来,教育部和有关主管部门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有效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回顾三十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思路可归纳为五点:一是紧密联系实际,重在切实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二是坚持内部抓质量与外部纳贤才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坚持高标准选拔、配备和使用辅导员,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规范化;四是严格选配学生党团干部,不断提高党团干部队伍的素质;五是不断整合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三十年来,实践事实已经充分地表明这是一条最显而易见的基本经验了。

    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根本原则,主动探索主渠道与多途径契合的合力教育模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稳固主渠道教育的同时,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促成全社会一同育人的新格局的合力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在综合化、立体化的具有教化育人的社会大资源中获得教育效果的持续性,需要树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服务社会,对于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认识,坚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加速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大学生价值观念选择和接受的背景和空间更为开放。这时,单方面的课堂教育行为难以很好显效,而且任何一种理想信念的获得和延续必须有赖于持之以恒、综合化和立体化的影响因素,为此需要增强教育效果建构的系统性。

    六、始终积极探索新的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坚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改革的过程客观要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以有效规避改革所导致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价值观念动荡。面对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和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勇于探索,以负责任的姿态积极需要新方法和新路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来开展教育工作,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可以说,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落伍、不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发生了诸多变化。人们的独立性增强,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人的自由、平等意识日益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日趋丰富。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日常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趋于个性化、独立化和自由化。在这变迁的背景下,高校也开始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当中逐渐利用和准入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元素,设立了一批新的有利于教育效果形成的组织机构,改进了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个别访谈、网上咨询、开设心理健康中心等等,还通过各种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隐性教育方式得到很大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差异和后天个人成长环境、经历等的差异,每个人拥有各自所持有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如果思想理论教育者无视个体的个性和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在教育过程中搞“一刀切,一种模式、一种标准”,其教育效果必然会受到个性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的惩罚,也必然做不好理想信念教育。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在其成长背景、思想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事实,坚持层次原则,走个别化,甚至特殊化的教育道路成了新的理想信念教育绩效的“增长点”。

    七、始终在各项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中提升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感召力,增强环境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取得还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持续的思想心理影响。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而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群众从事实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2](P1144-145)可见,邓小平同志对社会环境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是高度关切的,只有社会主义搞好了,群众感到党的好,心里也才有一个期待。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始终将其根植于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党的自身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的大背景之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与社会主义发展完善同步并趋,积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才能有好的效果。回眸足迹,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使得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大力加强了制度建设,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国60周年,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根基愈加牢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明显增强。在今天巨大的成就和事实面前,也无形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理想信念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过程与内在转化过程的辨证统一。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都告诉我们,在理想信念的策略方面,既要注重积极引导大学生立足自身实际,正确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和客观条件,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及个人存在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更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回顾改革开放30年,总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经验,概括起来可以归为一条,就是始终遵循大学生成长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人的理想信念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则,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课题项目:本文为北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145页

    作者简介:

    [1]张瑜: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博士后

    [2]杨增岽: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博士生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