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社会经济

亚太“三链”拉近中国与TPP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时间:2014-06-20

  “三链”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基于国家边界及原产地的国际贸易、生产和消费行为,促进了资源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更有效的配置与利用。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亚洲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工作效率却很高,全球化通过“三链”给亚太的低技术工人带来了大量的制造及服务业就业机会。

  当前,作为美式高标准的TPP谈判,覆盖面十分广泛。除涉及传统的货物、服务贸易外,还包括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技术贸易壁垒、竞争政策、动植物检疫、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临时入境、透明度、纠纷解决等广泛内容和关于劳工标准与环境的两个备忘录。金融服务和投资条款尚在谈判之中。到目前为止,TPP谈判已进行了20轮。谈判国已达到了12个,超过了APEC成员国的半数,而这12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业已占全球GDP的40%。预计,韩国也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加入TPP谈判。对于目前还被孤立于TPP门外的中国来讲,压力似乎又增加了许多。

  未来,与经济全球化并行的是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目前已呈现进一步加速的新趋势。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靠地区优势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必然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其中,以TPP、TTIP等最为典型。在全球经济衰退期间,双边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深化发展,东亚地区成为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最活跃的地区。目前,自由贸易协定更是成为许多国家寻求贸易自由化、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首选。全球贸易的一半以上是在区域贸易集团内部、并以优于WTO最惠国待遇的条件进行。

  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亚洲各国逐渐重视地区合作并开始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亚洲各主要经济体,如东南亚的东盟、新加坡,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都先后签署并实施了多项区域贸易协定,其中,日本、新加坡及印度所签署并已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均达到或超过了10个。亚太合作与对话,并不是形式上的简单相互取代,而是呈现了互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特点。

  面对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和社会结构产生的根本性变化,“三链”既促进了亚太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深化发展,同时上述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又使得“三链”的基础更加稳固。全球专业化分工及亚太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而这个分工精细、紧密合作、规模巨大的供应链网络大大提高了整个亚太的生产效率,增加了大量就业、创造了价值、激发了创新。进而逐步形成如下有利于亚太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先进的通信、交通设施和其他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规模生产、研发、网络化销售、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迅速设立;新兴亚洲市场经济国家的自由贸易体系更加开放。“三链”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基于国家边界及原产地的国际贸易、生产和消费行为,促进了资源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更有效的配置与利用。最明显、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亚洲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工作效率却很高,全球化通过“三链”给亚太的低技术工人带来了大量的制造及服务业就业机会。由此,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鲜明的互动合作性与竞争性特征。

  随着亚太“三链”分工继续深化,技术转移加速。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继续推进,扩展了产业转移和本地区的国际投资空间,低碳与生态经济将引领新一轮亚太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转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和服务外包向外转移步伐明显加快。这就对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深化承接转移“三链”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亟需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现有机融合,才能顺应区域合作的新潮流,尽量稀释TPP、TTIP对中国带来的直接冲击。

  从根本上讲,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必须依靠其自身的团结合作的原则。因此,中国应该努力推动东亚现有“10+X”合作框架的发展,积极推进中日韩、“10+3”以及“RCEP”这些合作机制,确保东亚自己掌握本地区经济合作的主动权,提高东亚国家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尽管目前中日韩三国之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毕竟三个“10+1”平台业已形成,并且只要各方求同存异,“10+3”合作机制仍有实现可能。所以,如果亚洲各国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外向型的原则,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优势互补,不断在相关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在亚洲一体化渐进过程中,逐步厘清多种竞争性较强的合作机制,坚持领导国引领的战略对话论坛性质,就一定会大大加快亚太区域合作进程。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尚未出台此类规划,加入TPP还不能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因此,对外贸易、重要产业及科技等部门需加快协调,制定出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的总体发展规划,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和特色经济,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对有些行业存在保护过度和竞争不足的问题,加入TPP需要打破垄断,引入内外公平竞争机制。尤其是资金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及一些亟待发展的新兴产业,更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破行政垄断,实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入TPP必须结合当前中国深化改革的实际国情需要出发,按照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制定并实施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总体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合理统筹中国实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总体方向、阶段性目标及相关途径,才能推动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顺利进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国情孤立地进行,应综合考虑国际经贸格局变动的影响及趋势,将中国深化改革与向TPP成员国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有序推进。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