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党史党建

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扎实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教育部网站 发布时间:2009-03-20

    5月26日-30日,第十三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教育部思政司统筹规划指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实施。5月30日,第十三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结业式。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结业式,在听取学员代表发言后发表讲话。

    李卫红同志充分肯定培训班虽然时间较短,但是收获很大,非常成功,有实效。她指出,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央的16号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已经把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明确下来。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观点、人格品行和学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学员们在学习中深入思考,重新审视80后大学生、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意义。可以说,这种培训班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班、希望班。通过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参训学员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大家要把培训成果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深入讨论了很多问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方向。

    一、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是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当代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出生的青年一代,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政治倾向怎样,成长发展有什么特点?这不仅是现在高等学校领导、管理者和教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和社会十分关切的问题。因为只有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扎实、有效开展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期培训班紧密围绕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经过深入讨论,大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逐步形成共识。现在的大学辅导员、班主任直接面对“80后”大学生开展工作,因此了解他们的状况,贴近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大家认为,“80后”大学生本来只是一个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他们虽然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却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倍受注目。过去曾有一段时间,社会对“80后”后大学生的评价不高。经过今年3月初以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的政治与社会事件,如3.14藏独分子打砸抢事件等,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理性思考,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值得国家和人民信任和信赖的一代青年。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广大学生积极募集救灾物资,参加献血,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去。这些活动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博爱、善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在灾难面前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合作的精神。事实表明,以“8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当代青年,在国家和民族需要他们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学员们普遍认为,“80后”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80后”大学生主流积极向上,有朝气,思想解放,爱祖国、爱人民,敢于创新,宽容,有爱心,不盲从、不盲信,有个性,充满活力和激情。同时,他们身上也反映出时代的印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些人理想和信念不够坚定,责任感和道德感尚不强;有些人自控能力差,感情用事,容易冲动;有些人自我意识强,不关心他人,缺乏全局观念;有些人自理能力弱,脆弱、幼稚、盲从;有些人急功近利,缺少耐心,过于实际等等。

    面对与时俱进、奋发图强、朝气蓬勃与比较自我、倾向功利、过于实际的思想特点并存的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他们思想深处的问题,是摆在大学辅导员、班主任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当今时代国内外环境的反映,其主流思想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相一致,其缺失之处与当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是青年人成长发展规律的必然。在专题研讨中,大家客观分析了大学生思想特点中的矛盾性,认为,“80后”大学生之所以倍受争议,是因为社会一些媒体脱离实际地把“80后”大学生与上个世纪60年代大学生相比,认为他们理想信念迷茫,责任感和道德感弱化,难以担当中华崛起、民族振兴的大业。实际上,由于“80后”青年包括大学生在内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小皇帝”和“小公主”,难免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期,生活在商品和市场中,不断体验竞争,难免过于实际;他们生活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中,知识面宽但不够坚实,虽不唯书不唯上但易脱离实际;他们生活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就业巨大压力,天之骄子风光不再,难免对时事政治相对比较淡漠等等。由此可见,每一代人都不可避免地打上自己所在时代的烙印,折射出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80后”大学生成长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大转型时期,难免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但客观来讲,“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仍是积极向上的,值得肯定。

    二、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辅导员的使命

    2004年8月,党中央发布的16号文件是党中央仔细研究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后,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做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使命,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努力做好工作。

    大学阶段正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这样一个时期对大学生成长、成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地方,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校园里营造追求真、善、美的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为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大学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党中央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当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赶上了国家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赶上了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好时期,也赶上了中央高度重视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大好时机。辅导员、班主任要把握好发展的机遇,在复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经受锤炼和敲打,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良师益友。他们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很大,其作用不可替代。应当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班主任的成长。

    三、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伴随着党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实,大学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逐渐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和社会积极评价。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岗位的角色模糊和相关激励机制不完善仍然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其根本原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培养,给辅导员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建立有利于辅导员真心热爱这项工作、全心投入这项事业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大学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的目标。

    大家一致认为,经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做好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信心。辅导员们表示,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要充分利用辅导员的教师、管理者双重身份的有利政策和条件,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进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促成个人成长,完善自己的发展。

    建立大学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组织保障。一是确保党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要落到实处。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按教师编制引进辅导员,承认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给予辅导员以双线晋升的优惠待遇,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增强辅导员本身对这项工作的认同感。二是建立辅导员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形成对辅导员岗位的内在吸引力。三是要建立完善辅导员系统与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各系统全员育人的联动机制,发挥高校整体培养人的合力。四是建立辅导员管理评价、发展成长机制。

    大家认为,经过培训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的神圣使命,增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劲,坚定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信心,对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大家表示,回去以后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学习先进辅导员工作的经验,苦练内功,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共有275名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本期培训班的培训。

    转自: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