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9-11-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站在时代、历史、全局、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这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明作为领导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党,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正在按照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自觉地朝着科学化、现代化奋进;表明我们党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而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可以预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将把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升到新水平,使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境界。

  倡导和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发展阶段一以贯之的自我追求

  肩负崇高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实践党的宗旨,不负历史重托和人民期望,既始终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又历来注重科学管党、科学治党。

  毛泽东同志早在1929年就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针对红军第四军共产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张,强调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他还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显然,强调用科学态度、科学办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正是要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

  江泽民同志在1988年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把“领导工作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1997年,他强调,要“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增加工作中的预见性和科学性,防止盲目性和片面性”。2001年,他又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而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要按照科学精神来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他还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能够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一整套“科学的制度”。

  胡锦涛同志强调,党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科学决策、科学运筹、科学管理”,“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大力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他还强调,“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无论是对于客观世界还是对于主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党的建设,都有一个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实际出发的问题,都有一个正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问题,一句话,都有一个体现和实践科学化的问题。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破除党内那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从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农民为主力军、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党员队伍的大多数这样的特殊历史条件出发,开创从思想上建党、以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统一的思想来建党以及坚持“支部建在连上”这样独创的党建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这些当然是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生动体现。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历史新时期,破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推动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创立邓小平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同时,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从多方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干部队伍。这些当然也是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生动体现。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依靠党和人民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各方面创新,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深化改革、全面开放新局面;同时,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些当然还是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生动体现。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倡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同时,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注重抓好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这些当然同样是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生动体现。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课题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全党同志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第一,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决定》把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考验概括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个考验”,凸显了应对外部环境考验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的重要地位,这对全党同志无疑是有深刻启迪和引导作用的。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最重要的新动向是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三个大”、“三个新”,这就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此外,当然还有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问题。这样一种变化了的国际环境,要求全党同志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要求我们深化对内政外交互动规律的认识,坚持把国内发展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积极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实践中,既要重视国内工作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又要注重外部环境对国内工作的反应,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最深刻的新变化是出现了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相联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模式;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和国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问政议政的积极性高涨,出现了网上虚拟社会呼声同网下现实社会问题相交织的新情况。这样一种变化了的国内环境,要求我们党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提高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力,注重把扩内需同稳外需、保增长同调结构、增活力同惠民生结合起来,把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同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结合起来,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问题,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第二,党的历史方位和干部队伍构成发生的新变化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决定》重申了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对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按照“四化”方针持续进行新老交替,党的干部队伍构成也发生深刻变化,现在不仅新中国成立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全部退出领导和工作岗位,而且“文革”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也已经或将要退出领导和工作岗位。一大批具有较宽世界眼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相继走上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岗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但也给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此外,党员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深刻结构性变化,以及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生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也给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按照《决定》的科学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决定》从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6个方面作了全面分析,要求全党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继续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既要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又要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既要毫不动摇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毫不含糊地完成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既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又要始终维护党在思想、理论、组织和作风上的纯洁性,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所有这些,都呼唤着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呼唤着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论述和部署是全面的、系统的,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每一个方面,需要全党同志认真学习、悉心领会、全面贯彻。只有这样,才能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全党按照《决定》精神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相关论述中,从《决定》的内在逻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在全党进一步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强化科学管理、完善科学制度。

  从树立科学思想来看。《决定》要求全党“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求全党“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决定》还要求全党“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思想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只有牢固树立科学思想,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才能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弘扬科学精神来看。《决定》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决定》还要求全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自觉划清在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特别是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些论述体现了我们党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如同毛泽东同志并不讳言政党、阶级、国家机器都会消亡一样,《决定》也毫不讳言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有可能得而复失的问题。这些警世之言、醒世之言,应当会使我们更加警醒起来。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党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同弘扬科学精神息息相关。只有用科学精神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使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全部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真正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落到实处。

  从掌握科学方法来看。《决定》强调: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党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世界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的事业在不断前进,我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必须适应客观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所要求的。《决定》还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各项工作,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论述表明,群众路线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就要始终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决不能照搬照套某些西方管理学,贬低、否定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

  从强化科学管理来看。我们党一再强调:“科学管理,是兴国之道”,“搞现代化,离不开科学管理”,“没有科学严密的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科学管理,不仅包括党对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管理,对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管理,也包括对党自身的管理。《决定》从我们党拥有7500多万党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实际出发,深刻论述了党的自身建设中的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问题。《决定》强调的科学管理,既涵盖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又覆盖党的五位一体全面建设;既强调要“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又强调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特别是对党的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各项管理要求,体现了既从严管理又科学管理、既宏观管住又微观管活、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既有效治标又注重治本。只要坚决按照全会《决定》的这些重要部署去做,就一定可以把我们党对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管理提高到新水平。

  从完善科学制度来看。《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决定》还着眼于加强相关制度的协调、衔接和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提出了覆盖党的五位一体建设的40多项制度性规定。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一套从严治党的制度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取向。《决定》提出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等等,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目标相统一,与党承担的历史任务相一致,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符合,充满改革精神和时代气息。完全可以相信,只要把这些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再上新水平。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