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开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篇章
来源:前线 发布时间:2009-11-1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60周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60年来,我们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结合,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贯重视自身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就成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夺取政权转移到治国理政,党的建设也从革命党建设发展为执政党建设。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开辟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回顾了执政60年来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我们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奠定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对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他反复强调,党作为领导核心,必须密 切联系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他重申,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个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扬优良传统,加强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他还提出了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缺少经验,我们党包括毛泽东同志本人,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一度发生了偏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损失。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党执政前 30年的经验教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取得了党建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开辟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使党的建设事业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邓小平同志认为,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关键。他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为此,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他认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要健全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总结1989年政治风波教训时,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新一届党的领导人:“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说。江泽民同志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认为,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为此,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说。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一靠教育、二靠制度”,要求全党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不断推进制度建设。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和科学概括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党所处的 新的历史方位,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展开并走向成熟。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2005年起在全党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去年以来又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二)走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路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之路。

  第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长达60年的执政历程中,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的深邃眼光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 界。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执政党建设,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二,准确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执政党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深入思考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不断深化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第三,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在执政实践中发展和壮大。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往往是在修正错误认识或抵制各种错误倾向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既有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有沉痛的失败教训。我们党始终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从而使党逐渐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特别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按照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要求,科学分析和及时纠正了“左”的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自身建设的新局面,同时也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第四,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从各国执政党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教训。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善于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十分重要。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成立以来特别是执掌全国政权 60年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经验,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科学总结和吸收了世界各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和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特别是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通过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比较研究,我们党增强了应对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三)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成就

  执政60年来,我们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线,着力解决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的建设在理论上取得丰硕成果,在实践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思想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早在1955年,党中央就明确提出:“加强党的理论工作对于改进党的工作和国家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理论工作的忽视是不能容许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这13年的时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形势,全面把握大局,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基础上,认真研究和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指针。2007年党的十 七大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大力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治国理政的组织基础。党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既注重党员队伍数量的发展,又重视党员队伍质量的提高,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党员总数达到7593.1万名,比新中国成立时增加了16倍。党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在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发展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辟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领域和新局面,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党的基层组织达到371.8万个,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9倍。党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废除了领导职务上实际存在的终身制,逐步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和干部分级分类管理的新体制;完善了党的领导干部选举制度,实行差额选举;制定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条例和规定,使培养、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加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第三,作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党执政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年来,始终把党风问题看做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使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党的各级组织 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引导党员干部向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任长霞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奢侈浪费等腐败行为,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号召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努力做到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从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制度等方面对新的历史阶段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全面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推进党的各项工作、改善党的作风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意义。

  第四,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党的十二大将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明确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工作“十六字”方针,使党委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各项制度,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等,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党内制度体系。十七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等。

  第五,反腐倡廉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建国初期开展的“三反”运动中,处决了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对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一起抓的工作格局,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严肃查处违反党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规章制度,形成了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颁布实施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过60年的执政考验,我们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强大,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本色;另一方面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篇章。
  二、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取得宝贵经验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科学总结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四中全会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建设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按照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抓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四中全会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努力实现“三个代表”。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中全会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坚决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四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抓执政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四中全会强调治国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现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总要求,还特别强调要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这六条基本经验是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必须坚持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落实。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60年、党执政60年之际,是在应对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我国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转折关键点召开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能不能按照十七大精神要求,坚持“一面旗帜,一个理论,一条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取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新形势下摆在全党面前的最重大和最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表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称之为新世纪新阶段,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

  新中国成立60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实际是29年,大体可以称之为前 30年。一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奠定了今天改革开放发展的制度前提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走了曲折道路,有成功经验也有沉痛教训。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前提和理论准备。
  第二个时期就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实际已经31年了,大体上可以称之为后30年。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即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集体领导成功推向21世纪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继续推进的30年。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的伟大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跃上新的台阶,2008年超过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比1952年增长了76倍多;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家财力空前提升,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2008年已经超过6万亿元;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目前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实现了大的飞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国家,发展速度史无前例。英国几乎用尽了整个19世纪,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2.5倍;美国从1870年至1930年,花去了60年时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3.5倍;日本在1950年到1975年的25年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6倍。同旧中国相比,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60年的成就,既有前30年的成就,又有后30年的成就,前30年为后30年做了铺垫和准备,不能把两个30年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年均达到9.7%,创造了世界奇迹。十六大到十七大的五年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局面。我国 GDP2005年超过法国、英国,居世界第四位;2006年人均超过201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07年突破24万亿元人民币,与德国相当;2008 年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德国,迈向世界第三。在不到17年时间里,我国GDP已从第十一位冲到第三位。

  改革开放30年,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从成就来说,经过改革开放,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生产力发展了,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方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雄厚 的经济基础和财力支持,使我们有能力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切身、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例如,有了支持“三农”、反哺“三农”的实力;有了进一步解决民生,改善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问题的实力。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又遇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改革开放转折的关节点,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向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折。在发展观术语中,增长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增长是指物质财富量的增加,发展则是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面提升。二者既是一致的,又有差别和矛盾。一致是指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矛盾是指增长不一定发展,甚至影响发展。二是由效率优先发展向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全面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转折。前一阶段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一转折的反映。三是由GDP的快速增长向坚持GDP快速增长前提下的实现“四位一体”建设任务转折。四是由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折。特别是遇到了去年爆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阶段性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对照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达国家发展经历了单一增长观到综合发展观,再到全面发展观三个阶段。而我们是用了6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国目前的阶段特征非常鲜明、突出,集中体现在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中分析的八个方面。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到2050年,我们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专门提出,要把2020 年之前的20年作为重要发展时期,要 求全党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是承上启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将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至 3000美元阶段的历史性跨越。这个阶段性特征可以集中用一句话来描述:既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也可以用最通俗的话来描述:由“如何做大蛋糕”向“如何分好蛋糕”转折,即由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转折。这是改革开放发展转折的关键阶段。十七大报告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语的变化,包含深刻内涵,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阶段性变化的基本特征。正如四中全会文件所讲,我们国家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这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发展广阔前景的新征程。在这个转折阶段,我们遇到了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矛盾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现在遇到前进中的问题、改革中的矛盾,不解决现阶段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就无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能不能解决好改革开放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正是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压力与考验。
  (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关键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每次代表大会界内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建问题。党的十四大以来,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七大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总体部署。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解决党的建设问题,把党的建设问题又一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第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了“一面旗帜,一个理论体系,一条道路”,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能不能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下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下去,关键在党的建设、在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现在有许多不适合科学发展的问题,主要出在领导干部身上,能不能推进科学发展,关键取决于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所以,党的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亟须再次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第二,应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许多新的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可以说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回顾一下进入新阶段以来,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金融等事件。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初的南方冰冻雪灾,3·14拉萨事件,5·12汶川大地震,随后的世界性的金融风险,等等。我们党面临着应对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军事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考验。在这么多风险面前,党怎么办?这是对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伴随着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快了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仍然不放弃和平演变的政策。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完成艰巨繁重改革任务,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自 身建设。

  第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党在21世纪面临三大任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大描绘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完成三大任务和实现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第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上个世纪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列宁亲手缔造的有 70多年执政历史的苏联共产党垮台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了,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世界都在看我们,到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不仅是事关中华民族强盛的重大问题,也是证明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必然胜利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发展,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我们党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党的任务和目标就难以落实,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党的建设的工作力度。 总之,能否经受住世情、国情、党情大变化的严峻考验,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党面临着四个方面的考验:一是执政考验。党在夺取政权后,先后经过过渡时期、和平建设时期、“文革”的挫折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特别是1989年的风波,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相继垮台,我们没有垮台,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风险中,我们又表现突出。我们还能不能继续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这仍然是十分关键的。二是改革开 放考验。三是市场经济考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党面临着战争年代所没有遇到过的考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经济上去了,而另一方面党的干部队伍的腐败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一些大案要案情况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正说明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新形势下“糖衣炮弹”的考验。四是外部环境考验。现在整个世界处于大动荡、大变化、大改组的局面,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底如何应付世界性的大变化,这对我们党是重大考验。

  总之,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党经历了“两大转折”,从领导革命夺取政权到执政搞建设,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着重解决“两个水平、两个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两个水平”,一是执政水平,一是领导水平;“两个能力”,一是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拒腐防变的能力。所以说,今天我们党所面临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执政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入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科学总结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非常及时,十分必要,极其重要。四中全会文件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在新形势下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献。这次会议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