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做强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09-11-20

    今年,国家有两件大事跟我们密切相关:一个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胡锦涛同志讲“要隆重庆祝”;另一个是2007年年底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强音。借此我想讲两个问题。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现在进入了大提高的阶段
  
    为了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制、机制、制度。这种体制集中表现为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一切都由政府统起来,是一种封闭、半封闭的办学体制。自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2年全国第四次高教会以后,高教战线在“高教体制改革是关键”的思路下进行了一场大的改革,并由此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局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开放。开放本身也是改革。开放就是向国外大批派遣留学生、与国外大学和政府机构广泛建立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现在,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已经在或正在我国各条战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和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一个开放式的大学。开放大大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视野。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得益于开放。其次,我们集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有步骤地进行了体制改革,我们俗称“五大体制改革”,即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经费筹措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包括后勤社会化)等改革。通过体制改革,改变了我国大学按科类设置的状况,使一部分学校的科类更加综合,为我国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出高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打下了基础,基本结束了行业办学的局面,使所有的大学面向地方、面向区域、面向社会办学。我们发展了民办高等教育,平稳地实现了学生缴费上学改革、实现了面向社会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改革,提高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各个地市基本上有了一所本科院校等。所有这些,大大地增强了高等教育为地方和区域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能力。体制改革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三,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并且把教学改革当成核心(即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拓宽了专业面向。我们化大力气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加强了文化素质教育,提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大力提高外语水平,以适应开放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需要;实施质量工程,加强职业教育。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
  
    在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告一段落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个大发展的局面。本科层次的大规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增加到2006年的22%,在校生由1998年的780万增加到2006年的2500万,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国。这个发展是一种顺乎潮流、平稳的发展。这里要特别提到从1996年正式启动的“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十年共完成投资368亿元。“211工程”和以后的“985工程”显著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使若干所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使一批大学正在向高水平的大学迈进、一部分学科已经接近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改革、大发展必然带来大提高。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提高的阶段。国家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高等教育今后的任务就是提高质量。这里的提高是大提高、不是小提高。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在大提高的过程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强音。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的动员令。用“强”字来凝聚我国高等教育的力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历史又将会为今天写下浓重的一笔。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国家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最为关键的是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因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我们付出并且要持续付出艰巨的努力。高等教育强国跟世界一流大学一样没有具体的指标、也没有一个机构来评定,而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认同的一个目标。它必须为自己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国民所认同。它必须有国际所认可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并且其培养的人才有一部分是国际科学界、管理界有竞争力的、很为活跃的人才。我们必须有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以及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有一批学科是世界先进的或者一流的;有一批学者是世界一流的或者说是优秀的。要有一个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并且要有国际吸引力,能够吸引国外学者、留学生来华工作、学习、交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求各级各类教育要做强、各类学校中都有一批强校,要求我们有比较先进的管理和管理制度,要求我们有先进的教育科学研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没有先进的、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不能算是高等教育强国,也不可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二、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做强
  
    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做强,是我们教育界、教育研究界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没有现代化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就不能算是高等教育强国,也不可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建设的水平。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建设与提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反映。我很高兴地看到,不少大学校长都把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作为高等强国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加之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没有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所以比较缺乏教育科学研究的士壤。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教育科学研究逐步得到了重视、在高等教育战线各方面的努力下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它还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适应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为此,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站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高度来认识或重新认识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做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是加快提高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时候了。大学、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大学,要把它当成重点学科来建设。各教育科研机构要选拔培养或引进有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要加大投入、要下达任务,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力争使教育科学成为一个强势学科。著名的大学、包括各级各类大学要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上出成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科学体系。
  
    其次,要加强高等教育学相关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轻文、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的问题,所以很多高校并不重视高等教育相关学位点的建设,更不注重相关队伍的建设。我们曾经多次呼吁,不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校长不是个好校长,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第三,要强调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现在,有广泛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有份量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实在不多。教育在飞速发展和深入改革,矛盾很多,热点很多,误解也不少,甚至责难也很多,很需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专家来研究和回答现实中的问题,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有的博士论文只是简单地从国外别的学科抄来某个原理或论点,自己还没有弄懂就开始发挥,创造了许多名词,使人看起来哭笑不得;甚至与他的论文题目有关的、国内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过的东西,自己都一概不知。应该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是非常丰富的,问题也很多,社会的看法也很多,所以能研究的题目、研究的内容实在太多。什么叫水平?能解决问题、有思想、有高度应该就是有水平。
  
    第四,要造就一批教育家、一大批教育专家,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对此也曾多次提到过。我们高等教育战线确实有一批大学的领导、学者在实践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并为大家所公认,在理论上、教育思想上也很有造诣。多年来,我们也有一批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上取得了突出成绩,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了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我们应该树立和宣传我们自己的教育家、教育专家。要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做强,就必须造就和树立一批教育家、教育专家。我希望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会、群众团体共同关心我们当代教育家、教育专家的成长。

    本文作者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周远清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