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党史党建

“吏治新政”的进与退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10-06-23
    最近几年,各地积极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海选”、“公示”、“票决”、“量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这些“吏治新政”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确保改革的实效,避免迷失方向,陷入“一阵风”、“一锅煮”的误区。为此,必须把握好改革的进与退,让选人任人的标杆回归人性的起点和现实的地平线。
    回归人性的起点,就是要以人为本,更多地考虑人的本性,承认人的利益,尊重人对权利和自身价值的合理合法追求。“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提拔的官员不一定是好官员。“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道出了人的本性。过去,我们过多地宣扬“官性”,回避人性,忽视人的价值和利益追求,用人标准理想化、神圣化,结果名不副实,事与愿违。
    回归现实的地平线,就是要实事求是,承认社会现实和官场实际,讲求实际效果,尊重干部群众意愿,而不能凭想象和热情。毛泽东曾提出,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这里有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扩大用人民主,常常需要借助票决。通过票决的方式,解决干部任用工作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已获得广泛认同。但票决的方式适用于任期制,而不适用于常任制。进和出是统一的整体,“进口”的票决和“出口”的票决不能分割。对于常任制而言,有“进口”的票决没有“出口”的票决,导致能进不能出,前紧后松,其弊端已日益明显。同时,票决的前提建立在选举人对被选举人充分沟通和了解的基础上。选举人要有充分了解被选举人的条件,被选举人也要有向选举人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单向地剥夺其中一方权利的做法,都是对票决制的扭曲。不问干部群众意愿,不分范围对象地滥用票决,既不科学,也不民主。
    近年来,由票决引发的拉票行为忽隐忽现。对此,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简单打压。拉票在西方竞选活动中是常规行为,与票选是相生相伴的。只要存在选举,就应该允许拉票,并且要给被选举人提供机会。当然,任何形式的贿选、非法拉票都是对选举规则的破坏和对选举公平的践踏,决不能给予其任何生存空间。最近,江苏省南京市在公推直选村支书前,让候选人与村民见面,公开演讲拉票,同时,又坚决反对贿选,不失为理性之举。
    科学方法离不开量化工具,但用人上的量化并不等于方法的科学。如今在干部考评中,越来越局促于庞杂而繁琐的量化手段,有些高校和人事部门还乐此不疲地开发出各种干部考评应用软件。这种技术化的“创新”实际上并没有权威性和公信力。须知,人的表现是多样的,任何企图用量化来评价人的德才的做法不仅幼稚可笑,而且违背科学精神。事实上,再权威的学术机构也不可能对官员的评价给出有说服力的分值界定。民调机构的信任评分只不过是社会信任度的一个参考指标,绝非政府选人任人的科学依据。我们对科技人员的贡献尚且不能用数值来衡量,何况行政人员?以机器量人,以分值取人的选人任人方式除了哗众取宠之外,不可能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
    那么,究竟该拿什么尺子来衡量和选任官员?德才兼备标准是最好的尺子。宋代司马光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把德看得比才更重要,主张与其用“才胜德”的“小人”,不如用“才德兼亡”的“愚人”。明清时代,更把公和廉作为德的重要内涵,认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非公则非德,无廉则无品。现在,我们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工夫。面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各种干扰,仅仅靠组织人事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还得借助群众的力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群众力量,就是要落实用人民主,保证用人公正。王勃痛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龚自珍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韩愈慨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人最具有复杂性,伯乐可以相马,却不一定能相人。伯乐相人,不但要有慧眼,还要公道正派。如今挂着各种专家桂冠的“伯乐”,无论如何高明和公正,也不可能超越群众的力量。群众是最好的、最值得信赖的伯乐。
    公示是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力量的有效武器。民主的价值在于监督而不是选任。西方公务员制度也不搞大民主选举,公务员的考核、升迁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系统,与看似民主的选举无关,但一样运行得很成功。民主的作用,应更多地发挥于无所不在的监督环节。通过有效的监督和问责,保证公务员体系的健康运行。相比较而言,我们的民主较多地蕴涵在选任环节,而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无论设计的选任程序和制度多么周严,在其后的运行环节,是很难发挥实质作用的。普及公示制,畅通监督途径,切实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应成为吏治新政的重要方向。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把握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与退,从感性回归理性,从理想回归现实,做到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退有理有据有利。否则,看似风光轰动的改革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