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专家视角

唐波:“双百”方针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10-07-2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党指导文化艺术发展和科学学术研究的基本方针,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在正确反映建国初期社会历史背景、尊重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途径的重要探索。回顾“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过程,考察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理论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双百”方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双百”方针正确反映了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学术问题区别于政治问题,是对科学理论、艺术形式、艺术内容的自由探索。在探索和创作过程中又必然充斥了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鸣、争论。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洗礼,正确的被人们接受。思想的钳制,政治的压制,不但不能改变科学理论的性质,相反只会扼杀科学理论为人类服务的效能。“双百”方针的生命力在于它对学术规律的尊重和学术研究自由的肯定和拓展。任何企图用不正当的手段压制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行为,其结果最终都会压制科学发展、文化繁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风气自由,环境宽松,多种学派竞起,异彩纷呈,形成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将公元前 800—公元前200年之间称作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华文化被列为“轴心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是她实现了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古人自发对文化发展规律的遵循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适合文化发展的环境,体现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政策是伟大科学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双百”方针体现了真理的发现、发展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探索规律、发现真理的过程。真理的发现一般都会经过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新生事物在刚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弱小,而且得到认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斗争。“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哥白尼关于太阳系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曾经被看做是错误的东西,都曾经经历艰苦的斗争。”“齐放”的过程就是存在的过程,“争鸣”的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双百”方针保证了各种理论的存在,允许它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进行的争鸣,从而为新理论的成长完善和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同时,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条件性,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真理也会发生改变。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而成为旧事物。在不断地“鸣”“放”中,适应新的客观条件的理论便会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指导人们认识规律,指导实践的新工具。“双百”方针为理论的新陈代谢提供了条件,是我党把握科学理论发现、发展规律在执政理念中的运用。
    “双百”方针新的时代内涵    
    “双百”方针被贯彻落实的路线图也是我国科学发展和文化繁荣的路线图。“双百”方针是经历了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指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赋予“双百”方针新的时代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方针,实现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和”的理念最早孕育于远古的巫术礼仪之中,指“乐”、“歌”、“舞”的恰到好处地统一。作为中国哲学主体的儒释道三家对“和谐”思想都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儒家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的是人与外物的和谐,佛教追求的是人自我的内在和谐。和谐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和而不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哲学家对和谐的认识基本相同,其重要特征都是承认多样,允许对立。和谐文化的前提必须是存在“百花”和“百家”,不同流派、不同形式的观点文化在对立斗争中达到和谐统一,发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一花”和“一家”永远不会形成和谐局面。在这一意义上说,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百”方针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支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研究质量不高,重复劳动现象严重,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不够完善等情况。
    “双百”方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双百”方针具有允许多样、鼓励竞争、体现包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要素。科学研究中,最忌唯一标准、单一方法的禁锢,应该打造平台、创造条件,激发和鼓励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并推动它们在科学研究实践和服务社会活动中碰撞、争鸣,提倡充分说理的批评与反批评,使优者发扬,劣者淘汰。鸦雀无声,一片死寂不可能有创新思想的诞生。同时,科学研究上必须包容错误观点、方法的产生,对优秀科研成果应予以褒扬,并推动成果转化,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受到挫折和打击的科研工作者应该予以鼓励,须知暂时的失败也许是更大成功的先导,是激发其发挥更大创造能力的动力。
    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的渗透以及多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尤其需要我们做到“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有机结合。贯彻落实“双百”方针首先要处理好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根本价值所在,也是衡量科学研究和艺术成就的根本尺度。新的历史条件下,“双百”方针得到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并被赋予更新的时代意义。同时,要求我们更加坚定地做到坚持“二为”方向不放松。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