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特征探析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10-08-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是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基础,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创新性四个显著特征,是时代特征与实践要求相统一、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特征是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升华
    时代在变化,实践主题也在变化,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主题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和重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有合乎时代发展的新的理论成果产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
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创新思想理论,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特征是重视研究解决重大实践问题并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立场、观点、方法来“化解”中国问题的过程,又是把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理论自身的生命力必须通过干预现实生活才能得以呈现,马克思主义要指导实践,就必须融入现实生活,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也有较为深入、较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批判,但其批判充其量只是一种“批判的武器”,而没有进入“武器的批判”。相反,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新的结论,解决了新的问题,推动了事业的发展,这就是其实践魅力之所在。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辩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不断深化。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原则是深深渗透在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具体实践,到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和理性光辉。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旗帜的指引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实现形式,积极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并表现出来的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这种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因此,必然带有民族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重在强调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本土特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性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初期阶段,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性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十分深刻,对民族性的理论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也不够深入。但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性理论价值认识的深刻,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由于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国际主题和民族使命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四大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民族独立、民族振兴、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百年的发展史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民族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过程中,也逐渐完成了民族化的重大理论创新,进而从理论内容上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特征是以创新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在于理论创新,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不竭的源泉,只有通过理论创新,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每次重大的理论飞跃都表现出了创造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创新性的理论思维能力。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冲破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的束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弄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道路、前途和领导权以及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完成了民主革命,在中国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艰难地探索社会主义历史新课题。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应运而生。它们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指引着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并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全党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做到“三个解放出来”,深入研究“三大规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两大根本问题,从多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以“第一要务论”、“政治文明论”、“文化创新论”、“多极世界论”为支柱,阐明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备系统的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出了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作者系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