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10-10-08
    日前,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应用哲学研究会和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联合主办、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暨全国邓小平理论和应用哲学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党校、社科院和军事院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关系、特征、实现路径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其中每一个人)谋利益。其中,“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其中每一个人)谋利益”,则是核心和目的,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只要坚持了这个基本精神,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也有学者提出,我国以前较多是把马克思主义局限于马克思的研究结论上。事实上,恩格斯的“临终遗言”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理论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只有用马克思的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会议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哲学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殊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具体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所处世情的特殊性和中国人民群众的特殊性,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世情、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
    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学者指出,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只有深入到当时的时代,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第二,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当代性,即包含许多对于当代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应当深入发掘。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问题,即用适应新时代的思想观点补充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学者认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化大众”,即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走入生动的社会实践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掌握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其二是“大众化”,即人民大众学习、接受、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从而使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的理论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接受、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并转化为人民大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的过程。从上述几个方面考虑,有学者提出,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实现“五个转化”:一是将党和国家的主导思想转化为社会主体的认同,二是将党和国家的理论诉求转化为人民大众的实践诉求,三是将党和国家的政治话语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大众话语,四是变以往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五是改变“大呼隆”式的理论宣传模式,增强层次性、针对性。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