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11-22

  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应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又应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在正确选拔与评价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同时提供正确的科研导向,在监控绩效的同时激发创造力与活力,保障青年科技人才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对科研工作有很大热情。但由于知识积累不足、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等原因,青年科技人才难以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相应的科技资源。这不利于调动青年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影响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步伐。当前,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编制、高级职称的名额有限,人员流动较少,导致许多青年科技人才晋升职称困难,在申请课题方面的竞争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科技人才独立承担项目和课题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体制机制上的一些弊端也影响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客观存在的“官本位”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做出成绩就马上担任行政职务,分散了他们的科研精力;不甚合理的考核机制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为了短期内出成果,不得不搞“短平快”项目,不能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有基础的课题;不够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一些青年科技人才薪酬相对较低,难以产生职业自豪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科学研究中。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所面临的这些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励他们干事创业,促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加大对科技人才职业生涯的早期资助,能够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为独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因此,应适当加大对35岁以下、具有研究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努力拓宽资助渠道,支持他们开展探索性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大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规模,探索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滚动持续支持。

  加大对教育和基础研究的投入。调整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一步严格科研型学生的培养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和价值观,从根本上保障科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特别是加强跨学科、跨年龄、跨职称层次的科研团队建设,增强老一代专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领作用,并与青年科技人才分享资源。

  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训。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突破人员编制方面的诸多限制。鼓励人才流动,增加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进修、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借鉴美、德等国家设立“青年教授席位”的做法,允许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招收和培养博士生。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分层分类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类型,建立相应的科学评价程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引导科研人员遵循自身工作规律合理发展。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年科技人才,应侧重考察其科研潜力,不应过多强调出成果的数量;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的评价,应敢于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同时适当延长考核周期,让他们从科研报表和报告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科研活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