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1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特刊:“提前6年”是如何实现的?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5-11-25       字体大小:
    ■本报记者 万玉凤 11月24日发自北京

    2010年3月1日,凌晨5时许,北京朝阳区嘉铭园二区外的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门前,140人在雪中排成长队,争抢50个入园名额,因为该幼儿园是该小区附近唯一的幼儿园。

    这样的场景,相信会勾起不少幼儿家长5年前的记忆。每逢新生入园时,诸如此类的报道就不绝于耳。为给子女争取一个“入园”“入托”名额,家长们不惜冒风雨,忍饥饿,通宵排队等候。“入园难”“入园贵”一度成为高过高考、高过择校的突出问题。

    如何破解?各级政府以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为契机,强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5年来交出了一份让人民颇感欣喜的答卷,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6年实现了目标。在学前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家长满意度在70%—90%左右,园长满意度平均为82.85%,“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扩大公益普惠资源,大幅提高入园率

    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是评估“入园难”问题缓解程度的实效性指标。2009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2014年达到70.5%,提高了19.6个百分点,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目标。201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4050.71万人,比2009年增加52.41%。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处境不利幼儿,包括农村幼儿、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别是学前教育基础薄弱的西部连片贫困地区适龄幼儿,其在园数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方面快速提高,大幅度增加了处境不利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

    最近5年,以各地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布的关于发展学前教育文件的数量和政策导向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一些地方还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政府职责考核、现代化建设指标、民生工程体系、新农村建设考核等相应的政府职责指标体系之中,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虞永平表示,这说明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上真正履职了,不再缺位了。

    5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努力扩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为增加适龄儿童入园机会、缓解“入园难”提供了基本条件保障,新增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教育部门办园向农村倾斜。

    2009年至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7.17万所。2011年至2014年,全国新增幼儿园43131所,农村幼儿园增量显著高于城区,占比为71.52%。其中,公办园新增19672所,主要分布在镇区和乡村,占比为88.17%。

    “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是解决‘入园贵’问题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手段。公办幼儿园是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主要支柱,对于确保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平抑幼儿园收费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表示,公办园、公办性质幼儿园以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构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据介绍,公办园即教育部门办园,在2011年以后呈快速发展态势,仅用3年时间占比就从2011年的10.94%上升到50.13%;集体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数量也开始止跌回升。

    大幅增加财政投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经费保障是学前教育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保障。刘焱在评估调研中发现,近5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生均公用经费从无到有,逐年提高。自2011年以来,各地陆续制定了相关政策,将生均公用经费作为学前教育专项财政投入。

    2010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690多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超过2000亿元。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从2010年1.7%提高到2013年3.5%。学前教育财政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刘焱调研了7个样本省份,各样本省、市、区县均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措施,尽管各级政府间的分担比例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且增幅显著,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逐年提升,逐渐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县多级财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在投入方向上,农村学前教育成为重点。”刘焱介绍说,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经费的有5年完整数据的10个样本县,5年来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011.5%。自2011年开始,各地都在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能够收集到的对处境不利幼儿资助信息的区县样本数自2011年以后有明显增长,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区县在重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并收集相关信息。

    在虞永平看来,我国的学前教育迈开了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坚定步伐,很多在旧体制下“不可能”的情况,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变成了可能。他举例说,“国十条”明确提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要做到“五有”(预算有科目、投入有比例、增量有倾斜、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实现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的重大突破,近几年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加。

    5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幼儿园准入、收费、卫生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条例,对扩大普惠性资源、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监管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也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制度安排和改革方向。

    “体制机制改革呈现了启动于中央,发端于基层,来源于问题,落实于实践,造福于事业的良好局面。有了新的体制和机制,学前教育才会有稳定的投入和有效的管理,才会有持续的发展。”虞永平说。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师资水平,直接关系着幼儿园教育质量。如果说早些年的幼师像保育阿姨,尤其在农村地区,学历不达标或专业不对口尚可接受,而如今面对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琴棋书画,说学弹唱”这样的形容虽略有夸张,但对幼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5年来,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教育部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对幼儿园师资配备、教师和园长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刘焱介绍说,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数量稳步增长,2014年,幼儿园专任教师184.4万人,比2011年增加52.84万人,增长40.17%,增长的专任教师数量主要集中在乡村和镇区。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已达66%。

    与此同时,各级培训覆盖的教师人数持续增长。2011年以来,国家实施面向全体幼儿教师的“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17亿元,培训中西部农村幼儿教师58.5万人次,带动各级政府加大对幼儿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以江苏、陕西和四川三省为例,2009年参加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人数为60750人;到2014年,已经增长到119896人。

    “经过5年的努力,教师的地位、待遇等有了一定的改善,专业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事实证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树立幼儿园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吸收更多优秀青年从事学前教育,给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虞永平说。

    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各地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加以宣传和落实,努力让《指南》精神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并走进千家万户。

    虞永平介绍说,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多次学前教育征文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DV评选活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活动等情况看,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有了较明显的改变,幼儿园教育活动日益丰富多样,“小学化”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质量是学前教育的根本,幼儿健康发展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

    学前教育与百姓期待尚有距离

    ■本报记者 刘博智 柴葳 11月24日发自北京

    “近几年,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期待和愿望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站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将目光投向如何抓住机遇,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实现学前教育新的突破。

    在这次评估过程中,学前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既看到这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发现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

    在走访甘肃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时,她和评估组成员发现,当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2.30%,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普及率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城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明显高于农村。”刘焱说。

    在刘焱看来,尽管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整体的程度还不高。“现在很多地方‘入园难’变成了‘入公办园难’,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明显不足,尤其是西部地区,非普惠性民办园比例高达67%。”

    与之相关联,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偏低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在60%—80%之间的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7.73%。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70.5% ,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占比仅为3.5%。而且,目前“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重心过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不足,难以形成长期投入。

    虞永平直言:“这几年,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幼儿园,但在运行保障方面的欠账还比较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普惠性才能真正落地。”

    对此,评估组建议,把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至少提高到7%,使之与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相适应。同时调整和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投入结构,加大对公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的日常运行经费的投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是要解决幼儿园的日常运转问题,这个机制应该是可持续的、长效的。”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科学核定运行成本,推动各地制定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办法,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目标就是要把政府投入和老百姓负担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评估组在调研中还发现,相当数量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仍较严重。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未设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力量单薄,难以适应由于幼儿园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繁重的管理和指导任务。

    对此,郑富芝回应,未来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关键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测评估,定期发布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

    2010

    如果小明2010年上幼儿园

    ?小明的父母及爷爷奶奶可能齐上阵,在幼儿园门口排九天八夜的队

    ?幼儿园离家远,有5000米

    ?每个班级只有一名专任教师。小明的老师高中毕业,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老师主要教拼音算术等“小学化”的内容

    2015

    小明今年上幼儿园

    ?小明父母不用排队了,小明上的是小区配套幼儿园

    ?幼儿园离家200米

    ?每班有两位专任教师,都是大专毕业,但只有一个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老师不再教拼音算术等内容了,经常和小明一起做游戏

    2020

    如果小明2020年上幼儿园

    ?小明上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是示范幼儿园

    ?幼儿园离家200米

    ?每班有两名专任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都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幼儿园的课程都是游戏化的,小明在幼儿园很开心

    专家建议:学前教育仍处爬坡过坎关键期

    ■庞丽娟(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为更好更快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百姓热切期盼,我们必须开拓创新,着力建立与完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以突破性的举措来破解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制约瓶颈,努力在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完善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入园难”问题。首先,要突出公益普惠,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生均财政补贴。小区配套园,一律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必须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对公办性质园,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要确立分区域发展思路,城乡实行不同的办园体制。在农村,以公办园为主体。在城市,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在加大力度建设一批公办园同时,尽快研究理顺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的办园体制,纳入公办园管理。

    二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投入与运行保障机制,解决“入园贵”问题。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将普惠性作为投入的根本原则,在继续加大对公办园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尽早研究建立涵盖公办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内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机制。建立分区域、分层级的学前教育各级财政成本分担机制。在城市地区,建立起政府保基准、社会与家庭共同分担的成本分担机制;在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建立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成本的投入与保障机制。对财政不足的地区,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大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

    三是完善教师政策特别是编制和待遇政策,加快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首先,补齐短板,新增教师编制着重向乡镇倾斜。实施农村幼儿园“特岗计划”,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为乡镇中心园配备专门编制,用于支持区域内教研指导、质量监管和巡回支教等工作。其次,完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岗同酬。再其次,健全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完善培训制度。根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完善学前师资培养规划,扩大学前师范生招生规模,开展农村幼儿园教师免费培养计划,并扩大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完善园长、教师、保育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全员轮训制度。

    四是建立“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并加强省级政府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进一步加强县级政府对县域内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的主体责任。切实实现管理主体重心和财政保障重心的双上移,即行政管理的重心从乡镇提升到县级政府,统筹管理的重心进一步提升到省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的重心则以中央支持下的地方政府为主,并且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有区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落后的地区,财政保障的主体重心应该越高。理顺并调整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同时注意发挥地市和乡镇的职能。

    五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将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及其落实、规划与实施、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及其领导的重要内容。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公示与运用制度,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当地政府工作及其成效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表彰教育成绩突出地区的重要依据。
]]>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