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1

语用司:李卫红在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来源: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发布时间:2011-12-05       字体大小: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李卫红

(2011年11月23日)

各位同志: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部署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部署汉语能力测试试点相关工作,研究和探讨测试今后的工作思路,推动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汉语能力测试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语言文字领域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早在2008年汉语能力测试研制工作启动之时,我部就明确提出要构建旨在全面提高全民族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针对汉语为母语者的全方位语言能力测评体系。三年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关心支持下,汉语能力测试试题研制、内部试测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经过部党组并经国务院分管领导同意,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今天正式启动。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国家语委对三年来同志们为汉语能力测试工作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重点讲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深刻认识开展汉语能力测试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汉语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传承载体。汉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目前汉语使用环境和国民的应用能力并不乐观。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有多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进一步重视母语教育和加强汉语能力培养考核”的议案,指出社会上存在诸如“英语过度强势、网络语言泛滥、汉语受到冷落”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母语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用人单位呼吁要尽快建立针对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综合性测评体系,旨在通过加强政府推动,促进汉语在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部于2008年启动了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发工作,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项目学术委员会,负责制订汉语能力的标准和测量学解决方案。

  汉语能力测试在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分别在北京、湖南等地进行了四次内部试测,试测效果良好。参测考生普遍认为汉语应用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和求职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学习并需要测试认证;64.3%的参测者认为测试内容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注重汉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今年8月25日《光明日报》还报道了一名参加第三次内部测试的考生吴宏宇测试后的感受。他认为测试采用各种音频、视频资源模拟母语所必需的文化生活情境,通过微小说续写、口语表述题等强调语言文字的实践,“既新鲜又贴近生活”,与以往语文考试有很大不同。

  开展汉语能力测试是语言文字系统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文化是人类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规律和关系中产生;与此相伴,语言文字是在人类的交往实践和思想传承中产生。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标志,更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文化是国家的魂,语言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家园的共有符号、共同象征。汉语在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语言文字的支撑,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就不可能有先进文化的产生。汉语能力测试通过提高汉语使用者的应用能力,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增强国家软实力,进而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开展汉语能力测试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今年年初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纪念《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的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基本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荀子也曾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以上这些论述无不表明一个人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在个人成长、成才、成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看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外化为口语表达和文章写作,其内在核心还是反映一个人的逻辑水平和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集中反映。语言和文章的灵魂不是表达的技巧,而是透过语言和文章所反映出的表达者的思想。没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难以有令人信服的思想,也难有令人信服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展汉语能力测试与其说是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如说是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言为工具、以测试为手段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和进步的力量源泉,开展汉语能力测试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

  开展汉语能力测试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有益探索。偏重知识传授、知识向能力转化不够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与传统语文考试相比,汉语能力测试淡化专业性知识考核、聚焦应用能力,坚持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以测试实际工作生活情境中听说读写水平为主要内容,力图真实反映测试者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我们希望通过研发推出汉语能力测试,首先在语言文字领域中实现工作创新,积极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发挥汉语能力测试导向作用,引导学校语文教育从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化作出有益探索,在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方面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同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满足个人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与保障,汉语能力测试应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新形势下语言文字工作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语言文字工作从最初的三大任务(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建立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逐步扩展到语言文字的信息化、社会服务五项职能,这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工作职能与时俱进的特点。2011年1月,刘延东同志在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又提出了一项新的任务,即“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汉语能力测试作为覆盖听说读写的科学评价体系、衡量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在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发挥重要导向作用。

  第二、认真把握汉语能力测试的特点,妥善处理好测试工作中的几种关系

  (一)准确把握汉语能力测试的特点。汉语能力测试是国家级语言类水平测试,作为国内第一个全面考察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母语语言评价系统,与其他测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测试内容上强调“不规定统一教程,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坚持综合能力导向、坚持实际运用导向”。二是在测试形式上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再现语言文化活动的具体情境,有效评估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三是在测试管理上建立了网络报名、网络考试、网络阅卷等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平台。四是在测试评价上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的计分方法,在给考生提供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还要提供一份详细的诊断性评价报告,指出考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提出提高建议和努力方向,促进自我完善和创新。五是在测试定位上坚持“非强制性”“非选拔性”“非营利性”的原则,在设计评价原则时坚持自愿和非营利方针,明确其公益类社会性考试的定位。

  在汉语能力测试以上特点中,有两个特点最为突出:一是应用性,二是探索性。应用性是指,汉语能力测试是在实际语境中考察受测人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考察的是受测者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水平。探索性是指,与其他测试相比,汉语能力测试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下不科学的评价模式,努力探索出一套针对语言能力的科学测评体系。这在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创新评价方式方面走出了一条大胆探索的道路,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我们希望通过推出汉语能力测试,力图改变目前教育系统仍存在的对语言能力不科学的评价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借此改变学校教育偏重知识传授的现象,提高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水平,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教育改革先行先试。

  (二)妥善处理好几种关系

  汉语能力测试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试点中要妥善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关系。汉语能力测试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工作抓手和工作创新内容,测试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就远大于经济利益。对此,试点省份和单位要从推动事业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对汉语能力测试的经济效益从长计议。各试点省份和单位在试点中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国家语委和考试中心也会对测试工作给予一定补贴,在确保该项目可以顺利运转并能达到良好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考试收费标准。

  二是评价性和引领性的关系。在几次会议上我都强调不要狭义理解语言文字工作就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要把它放到广义的范畴中思考,在大局中找准它的科学定位,拓宽视野看作用,融入发展促发展。从这个角度审视汉语能力测试,就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仅是一个考试项目,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社会相关行业领域从业人员提供汉语应用能力评价,而要看到测试对全社会学习应用汉语的引领作用,看到测试对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引领作用,看到对教育改革和文化繁荣的引领作用。以评价带引领,以引领促发展。要千方百计进一步扩大和强化汉语能力测试在引导激励社会各界关注汉语学习、关注汉语应用、关注评价体系创新、关注知识向能力转化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有认识到汉语能力测试的引领作用和应用前景,才会更加自觉地努力把测试打造成语言文字系统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新平台,打造成中华民族文化提升的有效工具,打造成语言文字工作新的增长点。

  三是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关系。对汉语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评价,要把握好汉语的属性特征,使测试真正立足于考查汉语的应用能力;汉语能力测试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测试,需要对区分度、信度、效度进行科学把握,命题、评价基准要掌握好,这是测试工作科学性的一面。试点中还要妥善处理好实践性与科学性的关系,用科学性指导实践性,以实践性完善科学性。要根据试点经验,不断完善考试标准、考试大纲和测试管理系统。要结合试点考生的反映,不断吸纳语言生活中的新内容、新现象,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逐步完善测试内容和测试题型,努力将汉语能力测试办成精品。

  第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试点工作意义重大,情况比较复杂。对于试点工作我提四点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试点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汉语应用能力测试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汉语能力测试在教育改革、教育探索中的积极作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并执行精确的工作进度时间表。要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门负责人员,要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切实保障试点工作落到实处。语用司和考试中心要加强对各地测试工作的指导,与各试点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要注意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研制测试试题和组织测试工作。

  二是加强协调、全力服务。各试点省份要强化协调,整合省级测试中心和考试院的力量,形成合力,并出台统一的保密规范。各试点高校要协调校内各种资源,努力为测试创造良好环境。各试点单位要认真准备考务、提供优质服务、维护考试秩序,确保试点顺利进行。语用司和考试中心要及时做好与试点单位的沟通工作,确保测试设备正常运转,为各考点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加强宣传、积极推广。7月份,我部曾就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召开新闻通气会,社会对此反响强烈并展开热议。持赞成意见的是主流,也有很多人对汉语能力测试提出诸如“该测试可能成为一些机构的敛财工具”“损害汉语本身的教育与学习,可能给学生注入讨厌母语情结”的担心。因此,在试点中各试点省份和单位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的宣传,重点宣传测试的主要特点和公益属性,宣传测试工作的社会意义,积极看待、防范社会可能存在的对测试工作的误解。

  四是加强研究、不断提升。各试点单位要本着“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的原则开展试点。试点结束后,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详细总结,为完善测试组织、测试体系等提供实践依据。语用司和考试中心要认真部署试点总结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找寻不足,不断提高汉语能力测试的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面部署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语言文字战线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热潮,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铺平道路,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服务和支持,推动国民语言文字事业的科学发展。汉语能力测试试点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推出的重要举措,寄托着部党组和语言文字工作战线同志们的殷切希望。希望同志们在试点工作中,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落实,为汉语能力测试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