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1

高教司:青海大学接受高校对口支援综述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01-15       字体大小:
  ■本报记者 王英桂

  10年前,青海大学校舍总面积仅2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540亩;10年后,青海大学校舍增加到6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达2883亩。

  10年前,青海大学所处的市郊二十里堡镇,见个外国人是件稀罕事;10年后,留学生、外国学者随处可见,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10年前,青海大学在省内高校中排名比较靠后;10年后,青海大学跃升省内一流高校,在全国高校的排名也有了大幅攀升。

  如此脱胎换骨式的跨越发展,正是得益于10年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北大医学部等高校,对青海大学的倾力帮扶和携手共建。10年支援见证帮扶友爱。10年支援,让青海大学这艘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海洋。

  顶层设计:以清华模式锻造青海大学

  1997年,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在青海视察工作时,提出青海大学要主动与清华大学联系,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当年,青海大学与清华大学就学校师资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达成初步协议。

  2001年6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随后几年,又先后批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对口帮扶青海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医院。至此,一个在清华大学全面支援的总框架下,几所高校共同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发展的新格局诞生。“青海大学真正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春天。”青海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杨京宁说。

  10年来,各支援高校先后选派10余批次的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对青海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进行指导,明确青海大学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清华大学选调在国内具有很高学术造诣的教授组成4批教授团进驻青海大学,直接参与青海大学的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2007年,针对青海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匮乏的实际,清华大学帮扶青海大学组建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2008年,针对青海省93%的矿产资源尚未勘测和开发,急需地质类专业人才的实际,中国地质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重建了地质工程系,选派知名教授崔彬担任系主任。青海大学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樊协珍说:“青海高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建设能力相对欠缺。如果没有对口支援,青海大学10年内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青海大学党委书记胡正孝把对口支援工作简单概括为“十年六跨越”:200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跻身“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9年,实现所有本科专业和全国所有地区一本招生;2010年,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突破;2011年,实现工农医管四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全覆盖。

  “头羊效应”:清华教授任青海大学校长

  10年来,清华大学接连派出3位教授策马上阵,担任青海大学校长。从李建保到陈强,再到梁曦东,3位教授在10年内描画出青海大学腾飞的丽影。

  2002年,清华大学选派李建保教授到青海大学担任校长。在任期内,李建保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争取多方项目资金,夯实了青海大学向地方重点院校迈进的基础,使青海大学研究生教育实现零的突破。

  2006年,清华大学选派陈强教授担任青海大学校长,他雷厉风行,让青海大学获得博士点授予权,成功迈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实现了全一本招生。

  2009年10月,清华大学国家级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梁曦东走进青海大学。在他的带领下,全校207个科研项目投入5291万元,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突破,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2011年3月,又实现了新青海大学组建后,工、农、医、管四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全覆盖。

  中层领导的对口支援也发挥了巨大作用。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黄维通2007年出任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党总支书记至今,是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时间最长的清华教授。“刚来青海大学的时候,校长仅给了我13间空房的钥匙,计算机系从零开始。去年7月,我送走了第一批计算机系毕业生,他们有97%顺利实现就业。”黄维通说。

  “柔性引智”:教师接茬赶趟去取经

  近年来,青海大学“柔性”引进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加强师资培养。青海大学从2005年设立夏季小学期,几年来,清华大学等高校共选派400余名专家教授,来学校作学术报告200余场、办教师干部培训班50余个、开系列讲座100余场,累计受益师生达5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青海大学每年选派年轻教师去对口高校接受培训和硕士、博士教育。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主任李长忠就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他是第一位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青海大学在职教师。

  “2001年,生物科学系成立,当时系里的实验设备总价值只有1万多元,但现在已达到500多万元。”李长忠说,“这是对口支援成绩最好的证明。”5年前,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只是借助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校外单位实验室进行,如今,这些研究工作已经在青海大学的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全面展开。讲起这些,李长忠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提升教师学历层次,青海大学借船出海,先后派出近500多名教师、300人次的管理人员到对口支援高校攻读学位、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有近5000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对口支援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或学术活动。同时,430名学生获得免试直推研究生资格。

  樊协珍告诉记者,通过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教师高级职称由268人增加到120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两名增加到82名,硕士学位的教师由55名增加到638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由11%增加到61.06%。

  十年帮扶漫漫路,一朝奋起拳拳心。10年来,对口支援的政策效应、帮扶效应和名校效应在青海大学得到了充分验证。胡正孝表示,青海大学将着力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着力建设协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教授任职三大平台,实现从速度到质量的大跨越。

]]>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