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1

中国教育民生路:阳光暖人心 教育惠民生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2-11-12       字体大小:
    民生为本,教育为先。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党的十七大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教育政策和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任务明确而清晰。让我们从山区小镇黑井出发,见证中国教育民生的步伐——

    引子:从黑井出发,倾听中国教育的脚步

    黑井。

    即便在最精准的中国地图上,你也很难找到这个地名。

    它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腹地,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穿镇而过,两侧千峰耸峙,箐深河狭。全镇面积133.6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余人,居住着汉、回、苗、彝、白等民族,共有9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当地80%以上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是云南最贫困的506个乡镇之一。

    黑井何其平常,对于绝大多数人,它只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镇之一。黑井又何其特殊,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教育政策和举措,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千千万万孩子的命运因此改变,千千万万家庭展露笑颜。黑井与中国所有的村镇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

    民生为本,教育为先。让我们从黑井这个边远、贫困、多民族聚居的山村小镇出发,走进校园、走近师生、走近家长,选取6个教育民生的关键词,见证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前进的步伐,审视中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的历史坐标。

    关键词:义务教育免费

    苗山孩子上学不花钱了

    高山村是黑井镇的一个普通自然村,因为坐落在大山顶端,村子就以“高山”为名。由于当地连续大旱,村里的16户苗族百姓生活十分困难。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山村也换了新面貌,进村的道路修通了,村民搞起了养殖,家家户户通了电。

    细看高山村的新变化,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变化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教育的认识了。

在一面超过40度的陡峭山坡上,青龙村完小二年级学生张泽江的母亲—— 一位头戴传统苗饰的农村妇女,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看看。

    张泽江的母亲告诉我们,由于天旱,庄稼都干死了,丈夫只得出外打零工。女儿在镇上的禄丰四中念初二,儿子念小学二年级,两个孩子都寄宿。就在六七年前,她的女儿还因为交不上学费,差点辍学,最后学校减免了部分费用,才勉强读了书。

    2006年2月,正当夫妻俩发愁孩子新学期的学费时,女儿从学校带回一个好消息——“上学不花钱了!”

    “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好政策,让高山村的孩子不再为辍学担忧。

    “现在,孩子读书用不到钱了,住在学校里,吃住比在家里还好,我们都很感激。”张泽江的母亲说。

    黑井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国才感慨地告诉我们:“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以前,每到开学前,老师都要步行到高山村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求他们送孩子上学。现在,学生所有的学费、书本费全部由国家承担,还有寄宿生生活补贴,老百姓争着把孩子往学校送。如今,黑井镇没有一个适龄孩子辍学!”

    从1986年我国通过义务教育法,到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对于我国的义务教育来说,这是一块铭刻着“实至名归”字样的里程碑。高山村的苗乡孩子与城乡所有学生一样,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

    关键词:学生资助政策

    农村娃上学得到全资助

    “谢谢政府,谢谢老师!”一位老人走进黑井镇三合村完小的教师办公室,拉着校长马绍贤的手不住地道谢。

    原来,老人是给幼儿班的孙女李若娇交“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省政府助学金申请表”的。

    李若娇的爷爷、母亲患病,一家人全靠她的爸爸打工维持生计。今年4月,云南省政府决定为家庭贫穷的学前教育孩子发放助学金,老师就为李若娇申请了每年500元的补助。

    老人告诉我们:“感谢政府啊,大的女娃儿读小学不花钱,现在幺女娃儿上幼儿班也不用花钱了。”

    从2007年秋起,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全部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黑井镇地处偏远山区,全镇学生近九成家庭经济困难。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之前,不少学生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近年来,黑井镇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到了国家贫困补贴,20%的幼儿班孩子享受到了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

    禄丰四中教师杨国荣说,以前学生初中毕业就到外地打工,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大多数人只能选择挖矿、搬运等简单工作。现在,农村学生读中职有了国家资助,上中职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认为“读书无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关键词:校安工程

    “马背中学”盖起新校舍

    从黑井镇出发,沿着陡峭崎岖的马帮驿道步行20分钟后,小镇上唯一的中学——禄丰四中便跃入我们的眼帘:红色的围墙,白色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洁净整齐的校园,掩映在大山中。

    这所位于半山腰处的初中,是楚雄州乃至云南省唯一不通公路的中学。学校所有的教学、生活设施全靠马运人背,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马背中学”,这里承载着全镇636名孩子的求学梦。

    “现在学校的条件比以前改善太多了。你看,这栋教学楼是去年才盖起来的,花了94万元,用的是校安工程的专项资金。”校长刘永进指着操场旁一栋3层教学楼说,“不但教室明亮,而且配备了学科实验室、计算机室,通了网络。”

    黑井镇位于横断山脉的地震断裂带上,地震频发。多年来,校舍安全问题一直是刘永进的一块心病:“学校依山而建,坡多坎高;教室不够用,不少是D级危房;学生住宿拥挤,两人挤在一张床上。”每天在读书声响起前检查一遍教室和宿舍的安全状况,成了刘永进的习惯。

    “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这是2009年4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时,中央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为此,中央安排280亿元专项资金,各地统筹落实工程资金3000多亿元。这么大规模、这么大范围、这么高要求、这么系统的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在我国学校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很快,校安工程的春风吹进了黑井镇。黑井镇1所中心校和9所村完小,全部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务。刘永进说,2010年当地发生5.1级地震,震中距校园只有十来公里,但校舍全部安全无恙。

    “这几年,黑井的学校真是大变样了,让我这个干了三十多年的‘老教育’都应接不暇!”李国才感慨地说,“所有的教学楼都能抗8级地震。不管走到哪个村,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的。”

    关键词:教师绩效工资

    夜访山村教师聊收入

    大山的夜格外深,天空中繁星点点。晚饭过后,我们来到禄丰四中语文教师杨萍仙的家,她热情地把记者请进客厅。

    屋子不大,是套40平方米的一居,但被布置得格外温馨。杨萍仙边倒水边告诉我们,像她这样通过县里统一招考分配到山区任教的大学生,这几年越来越多了,“学校每年都要进两三个大学生呢”。

    黑井镇距禄丰县城近100公里,是县里最偏远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禄丰四中的师资力量也得到明显加强。但这也带来了不便—— 一些老师在县城买了房,在学校却没有周转宿舍。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禄丰四中建成了二十多套教师周转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难题。

    杨萍仙也住进了学校分的周转房,每个月只需交15元的租金。她说:“这可解决了我们山区教师的大问题了,不用为租房子而操心了。”

    谈话间,数学教师杨国荣也寻声走了进来。“学校47名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4岁,我今年49岁,已是学校年纪最大的教师之一了。”杨国荣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像杨萍仙这样的大学生加入教师队伍,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这时,杨萍仙的男朋友、学校语文教师普春才下了自习课,也加入到我们的谈话中。

    “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怎么样?”记者问。“好多了,特别是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每个月收入增加了500元,现在我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还不包括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当然,工资要是能再高点就更好了,最好‘跑赢CPI’,这样我就能早点买房了。”普春才说完,大家都笑了。

    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普遍提高了教师收入,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教师工资水平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兑现了基础性绩效工资。

    杨国荣也感慨地说,自己从教30年了,工资从最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每月两三千元,“的确感到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好”。

    几位老师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老师们的干劲儿可足了,现在全校正在积极开展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改革。

    不知不觉间,夜色更深了,谈话才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00%入园率的背后

    黑井镇总人口1.9万余人,全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更没有村办园,但这里却创造了一个学前教育的“奇迹”——全镇209名适龄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100%入园率”背后的不易——

    96个自然村散落在133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一半村子不足20户,八成不通公路,孩子必须寄宿入园;

    办园经费不足,没有专业的教具和大型室外玩具,老师们就带着孩子自制教具、玩具;

    没有保育员,每个幼儿班只有一名老师,每天与孩子吃住在一起,白天上课,晚上哄孩子睡觉……

    为什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黑井镇中心学校还要坚持举办学前教育?李国才告诉记者,山区孩子基础差,尤其是当地的彝族、苗族孩子不会说汉语,在幼儿班可以学一些日常汉语,为上小学打点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不少村民教育意识淡薄,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流失,办幼儿班是当地完成“普九”、控辍保学的重要举措。

    2009年以前,黑井镇曾先后引进了两所民办园,由于生源不足、学费偏高,很快就停办了,孩子们再次面临无园可上。

    2010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很快,从中央到云南省,从楚雄州到禄丰县,相继编制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黑井镇中心学校决定在全镇9所村完小全部附设幼儿班。

    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老师们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经济困难,学校每月只收70元的学杂费和教育费,寄宿费和餐费则尽量压低成本,不少学校只收10元、20元,并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抠”一点贴补幼儿班。“正是因为这样耐心、细致的工作,黑井镇才有了学前一年入园率100%。”李国才说。“有了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我们有信心办好黑井的学前教育。”禄丰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彦说。

    关键词: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早上不再饿着上课了

    清晨6点45分,一阵清脆的铃声过后,禄丰四中的学生们陆续在食堂窗口前排起长队,欢笑声打破了薄雾中大山的宁静。

    初二彝族学生小琼左手端着一碗米线和一根火腿肠,右手捧着一枚热鸡蛋,从队伍中挤了出来,脸上挂满笑容。

    小琼的家在距学校18公里的银马村,由于家庭贫困,以前,身材瘦小的她常常舍不得吃早餐,中餐和晚餐也是能省则省。禄丰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室主任李绍宏介绍,在当地,很多孩子家庭贫困,住得离学校太远,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很多学生因此营养不良。

    为了让农村学生吃饱吃好,2011年,中央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禄丰被列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省级试点县,全县175所农村中小学的4.6万名学生都吃上了营养早餐。

    刘永进说,这3元钱的营养早餐,对山里孩子来说,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李绍宏介绍,为了把每天3元钱的学生营养餐补助真正吃到学生嘴里,省、州、县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足额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禄丰县采用政府招标的方式,确定供餐内容,并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检测制度,并开展学生营养摄入状况调查。同时,县里还投入350万元资金,为学校食堂配备设施设备,新建和改建学生食堂1.2万平方米,原来没有食堂的57所非寄宿制学校也基本具备了供餐配餐条件。

    早上七点半,吃过营养早餐的学生们开始上课了,琅琅的读书声穿透了薄雾,久久回荡在山间……

    尾声:教育兴,国家兴

    2012年11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这一刻,黑井百姓的心与首都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对孩子寄予厚望,期盼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他们对教育寄予厚望,期盼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在我国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他们对党寄予厚望,期盼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展望新世纪第二个10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中央做出的庄严承诺,这是中国教育的使命与追求。

    教育兴,农村兴,国家兴!

]]>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