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专家视角

侯少文:克服不良文风重在制度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10-06-22
    9年之前,同样是在《学习时报》上,我作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议病”不可不治》的短文(2001年4月9日第1版),记得当时报纸精心组织了改进工作作风系列评论,意图造成一定的影响力。此举,是报纸对人们难以承受、容忍的“会议病”、“文风病”之重的应急反应。但结果,雨过地皮也没湿,会风、文风依旧,病态且有滋长蔓延之势。
    其实,更在上述系列评论发表的9年之前,针对不良文风的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有振聋发聩的警示,至今掷地有声:“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他特别强调:“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邓小平提出抓一下这个问题的建议已近 20年之久了,文风不良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理,可见此病患之深重之顽劣。
    关键性的原因,主要不是我们治理的决心不大、教育不力,而是相应的制度建设滞后,没有能够有效地消除产生不良文风的根源。当年,邓小平在宏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问题时,分析指出了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的总病根,是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另一病根是我们的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因此,他提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制度。当然,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过去我们虽也多次反过官僚主义,但是收效甚微”。可见,制度问题是关键所在,确实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不良文风是官僚主义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克服不良文风,应当在综合治理的布局中,着重抓住抓好相应的制度建设,封闭形成和滋长不良文风的命穴,为生动活泼、朴实管用的文风创造良好的生成环境。如此,除旧布新,造就马克思主义的、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良文风的愿景可期。这样的路径选择,合乎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文风,就是语言表现形式的风格,而语言本身则又是思想意识的载体,思想意识的内容决定了语言形式的风格。那么思想意识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唯物史观说得明明白白,“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表现为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各个层面,它的最终载体是运行和治理社会生活的各种制度。人们是在制度之中生活,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包括语言表达,无不受到一定的制度、体制、机制的驱动和约束。“屁股决定脑袋”,也决定嘴巴。从这个意义上说,存在决定意识,集中体现为制度环境的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及其语言风格。克服不良文风的治本之策是着力于制度建设。
    文风视野下的制度建设,似应从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逐步建立一系列具有技术性、操作性的规范、制度,以利于良好文风的养成。于此,李景田同志提出“改进文风,要有点过硬的办法”,是谓率先破题。硬中之硬是制度。李景田同志关于建立制度的若干设想,属于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由此打开了在端正文风的过程中须要留心制度细节的思路。对于会议和文本,确应有可操作的硬性规定以及成本控制,从制度设计上挤压“长、空、假”的空间,下功夫把制度做细、做实,认真贯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务求实效。
    另一个是,进行战略性、长效性的制度建设,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保障。邓小平曾经说过,“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不改变“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的状况,思想不可能解放,“空话”、“假话”怎么能杜绝?民主法治是制度之本,能给人们的思想解放、才智迸发及至文采飞扬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使得“长、空、假”的不良文风确无存身之所。在民主法治的沃土之上,上述所要建立的遏制不良文风的技术性、操作性的规范、制度也才能扎根深处,汲取养料,从而茁壮成长,开枝散叶,真正起到净化文风的应有作用。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