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战略地位”还是“略占地位”?
来源:民主与科学 发布时间:2010-09-06
  新华社《瞭望》周刊今年第21期“夯实教育公平之基”的专题报道,针对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尖锐问题----“战略地位”还是“略占地位”?对于这样一个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要选题,这位记者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官话和套话,只在文字上作了一字之改,语音上也只作了顺序调整,即将问题揭示得淋漓尽致。

  教育事业有多重要,有的说,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力靠经济,经济靠竞争,竞争靠人才,人才最终要靠教育;有的说,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百姓的希望。无疑都是正确的,正因如此,国家才将教育置于至高无上的“战略地位”。然而,教育是否真正置于“战略地位”,并不表现为会议的强调和文件的宣示,而体现在财政性教育投入在GDP中的比重——据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通例。

  据统计,财政性教育投入在GDP中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1993年在制定90年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时,我们终于认可与借鉴了这一标准,于是,有关方面明确要求,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虽然这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进入世纪之交的2000年,人们盼到了什么?只有2.58%。16年过去了,这个目标至今仍然没有达到。2007年,这个比例占3.32%,据说这还是历年最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将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解读为“略占地位”。

  在以GDP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干部管理机制中,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赶上升迁的“头班车”,在“只争朝夕”的五年任期内(甚至更短),往往把营造短期政绩,突出快餐政绩,作为其提拔晋升的“通天云梯”。在这种情况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即期效应产生不了,有形政绩形成不了,当然不会作为其决策选项,但这并不妨碍其大会小会反复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而真正列入其发展规划的只能是那些周期短、见效快的形象项目,什么标志城、景观路、大广场等等。众所周知,在我国,公共投入的监督部门、监督机制往往形同虚设,因此,这微薄的教育投入并没有不被侵吞和挪用的切实保障。正因如此,只要决策者兴之所至,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统统弃置脑后,甚至不惜挪用本已可怜的教育经费,为官员自己营造“白宫式”、“皇宫式”,高标准、超规模的“政务中心”。安徽阜阳颖泉区白宫式办公楼附近那幢破烂不堪的小学,就是为建设“白宫”作出的牺牲。在这种情况下,“战略地位”的强调从未停滞,“略占地位”的现实向来如此,甚至在阜阳颖泉区,教育能够“略占地位”,都已经成为过于奢侈的要求。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国的官员们,中国的大人们反复强调的口号,这一口号如此饱蘸深情,如此使命神圣,几乎没有哪些宣示像这句口号那样,对“战略地位”作出如此感性、如此明确的诠释。然而,现实又如何呢?在我国,许多年来,出现了一种把未来作为现在来讴歌,把理想作为现实来宣传,把口号作为现状来炒作的怪象,正是鉴于这种怪象,假如我们将上述口号当作现实来考察,难免产生失望与苦涩。如以多年强调的“战略地位”来衡量,在教育投入与行政开支的比较中,在学校师生与政府官员的对比中,人们常常见到拖欠教师工资,何曾见过拖欠官员工资?人们常常看到破烂不堪的危旧校舍,何曾见过破烂不堪的政府大楼?人们常常看到侵吞挪用教育经费,何曾见过侵吞挪用“政绩”经费?现实告诉人们,在目前的干部管理体制之下,“战略地位”只能是与权力的掌握者和执行者有关、有利的任务,比如前述的政绩工程,比如不断崛起的超豪华“政务中心”,比如虽然屡遭诟病仍然年年攀升的“三公”消费。这些虽然从来不曾冠以“战略地位”的名头,而实际上是从来不会“略占地位”的;反而,它们较之名为“战略地位”的教育事业,往往要刚性的多、“战略”的多。

  经济的发展不是一切,更不能一俊遮百丑。财富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其结果是“两极分化”;财富向政府手里集中,其结果是“国富民穷”。就后者而言,这不仅背离了人民政府的本质,也不符合现代政府的常态。不特如此,即以构建和谐社会来衡量,这也为社会预伏了极大的危险性。对于发展以后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邓小平同志生前曾经表示过极大担心。人们都知道,要保持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只能寄望于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然而,要改变这种“略占地位”而为“战略地位”的局面,要解决日益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们只能寄望于责任政府的建设、寄望于公共财政的建立,在这一问题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却是不可能自发完成的。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