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教育探索

对口支援 教育为基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12-14

  对口支援经费中用于当地教育事业的投入比例不低于20%,力争到2015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全区80%左右的学龄人口接受高中教育……力争通过10年努力,解决制约新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问题

  这些天,吉林省首批36名支教人员在接受20天的进疆工作培训后已经抵疆。他们将在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所属的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和吉木乃县开展支教工作。这标志着吉林省教育援疆计划全面启动。

  当下,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的19个省市正陆续展开援疆工作。“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人是决定因素,教育是基础。”教育援疆,成为许多省份的共识。

  从“单项作战”到组合推进、从援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从“输血”到“造血”……如今,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口教育支援体系已经建立,教育援疆已经成为许多省份援疆工作的重要特色,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了新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变“单项作战”为组合推进

  援助形式越来越多样

  日前,浙江省承诺,支持塔城地区在2015年完成县城学校标准化建设,并投入2000万元建设塔城师范培训中心。阿勒泰地区将在5年内获得3亿元援助资金用于学校建设。

  不仅援建教育基础设施,还进行人才智力支持;不仅培训师资,还建立协作办学机制……在10年多的援疆探索中,根据受援地区的教育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许多地方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援疆。

  教育援疆怎么援?关键要有抓手。自1999年对口支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以来,湖北省一直把选派优秀教师支教作为教育援疆的重要形式。截至2009年,湖北先后选派了近200名骨干教师到博州中小学、中职学校任教。

  “既要选派骨干教师支教,还要派出管理团队,同时免费培训当地校长教师。这样,教育援疆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产生深远影响。”湖北省第四批援疆干部领队张家胜表示。

  据介绍,在以往的教育援疆过程中,通常从湖北名校中派出一个校长或者几个优秀教师。在总结经验时,湖北援疆指挥部发现,单项的援助只能起到一定作用,校长用人没有队伍,没有基本的依靠对象,孤掌难鸣;老师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得不到支持,单兵作战,人一走又恢复原样。因此,要发挥组合效应,把当地各种亟须要素组合起来,不仅援助校长,也要援助管理团队和教师。校长把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带来,先进的理念必须由校长管理团队来推广。在当地,湖北教师既是先进理念的推广者,也是管理团队的依靠力量。

  华师一附中新疆博乐分校是在原新疆博乐高中基础上异地新建的一所全寄宿制高中,是湖北省第四批重点援疆项目。2009年9月1日,学校正式建成开学。目前,湖北省已为该校投入援助资金7500万元,并从武汉市13个城区的28所学校选派了48位骨干教师到该校任教,成为全国最大的教师援疆队伍。其中,湖北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共派出5位骨干教师在博乐分校担任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等管理职务。2003年,首批援疆教师到任后第二年,博州的高考成绩即创历史最好水平。此后,博州高考本科上线率均超过全疆平均水平。2010年高考,仅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大学升学率达98%,3名考生被北京大学录取,1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北京市、天津市、安徽省与对口支援的和田地区商定,将在和田地区实施“示范校园”计划。“示范校园”由对口支援省市派遣有经验的学校领导负责管理,并主要由对口支援省市派遣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此项计划与湖北不谋而合。

  延续过去在对口援疆县市建设学校、培训当地师资、选派援疆教师外,很多省份还扩大了各级各类学校在对口援建县市的招生计划。

  从新疆教育厅内地学生管理办公室了解到,自2000年中央启动新疆内高班政策以来,内高班已在全疆累计招生3.6万人,其中1.32万名学生在当地参加高考,有95%的毕业生顺利升入各类本科院校,重点院校的录取率逾85%。

  与此同时,鼓励内高班学生回新疆就业。目前,已有近3500名内高班高校学生毕业,他们中多数选择回疆就业,通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特岗教师招考等多种途径充实到新疆各个行业和部门。

  援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输血”的目的是为了“造血”

  在乌鲁木齐县有这样一种说法:学好了汉语就能进城找工作,能挣钱,少数民族牧民们也希望孩子从一年级起就进入汉语班学习。在乌鲁木齐县的26所中小学校,汉语班里坐着的全部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并不罕见,他们用流利的汉语读课文,写作文。

  双语教育,让农牧民们的孩子学到了更多知识,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也能因为接受双语教育,给他们的升学和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双语教育,前不久,浙江省援助阿克苏地区35岁以下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计划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举行。首批参训教师为300人。根据计划,至2015年,浙江省将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对35岁以下的5000余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开展双语教育能力培训,帮助该地区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汉语教学能力强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

  “湖北教师来博州支教的同时,我们也选派了27名教师赴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学习培训。”博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优势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有效提升了当地中小学教师素质。2002年以来,湖北省依托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师范院校,共为博州免费培训骨干校长、教师141人次。

  除了做好本职教育教学工作,援疆教师还采取“师徒结对”、示范课、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传帮带”。通过教师公开课、优质示范课、教学比武活动等形式,促使大家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去,华师一附中新疆博乐分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片空白,如今,在援疆教师的努力下,该校的校本课程已达50多门。援疆教师还与当地其他学校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努力为边疆地区教育教研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仅给新疆孩子好的教育,还要让他们更好的就业。依据对口支援的阿勒泰地区人才需求情况,吉林省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援疆工作的重点予以推进。该省将分5年投入4800万元,支持省内有关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每年接收并资助阿勒泰地区4个县市初高中毕业生400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相关专业根据阿勒泰地区的需求设定,主要包括汽车修理、数控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数控机床维修、采矿技术等十几个专业。“通过支援和自身努力,到2020年使阿勒泰地区教育整体水平达到与吉林省同等水平。”

  援出的是队伍,留下的是制度

  让援助在当地“生根发芽”

  这些天,“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再次摆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的案头。在教育部启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作为组长单位的中国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一起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

  8月底,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领衔20余所内地高校,与受援高校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在乌鲁木齐举行对口支援框架协议签字仪式。由此开启了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援疆工作。

  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先后安排4批16所内地高校全面对口支援新疆高校,实现了对新疆高等教育由点到面,分层次、有重点、全方位的对口支援。

  “框架协议已经签署了,目前一些项目已经启动。但援助必须有计划、有制度,这样好的东西才能留得下来。”瞿振元说。比如,对口支援各高校团队在援疆工作中,如何建立工作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如何帮助和指导受援高校制定和完善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如何通过开展联合项目研究等形式,发挥学科优势和地缘优势,不断增强受援高校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无独有偶。“援疆三年后我要留下什么,”这是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校长杨国红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除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操作模式,还要留下一整套工作机制。“让别人来当校长也照常运行。”

  从各地派出的援疆教师是临时松散性队伍,如何管理?博乐分校推行年级负责制,制定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推动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坚持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实现了有效有力管理,还起到了教育人、约束人的作用。

  其次,加强学校教学过程的监控。据介绍,以往这里的学校工作计划目标不明确,没有校务日志、校历。高二年级化学老师张文甫是当地教师,“相比以往,现在的教学管理让人有方向感,每位老师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他介绍,湖北教师带来了新的管理机制,强调教师的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重视反馈机制,以前活动效果怎样不知道,现在进行每月校务动态,以前做的事情是否落实。哈萨克族女教师阿依鲁巴表示,班主任例会制度,经常组织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这些对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帮助很大。

  当前,在对口支援地区,许多援助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中层领导负责,一线教师具体落实的“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课程设置委员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小组”、“学科教学指导和学生选课指导小组”、“学生学分认定小组”、“高中课程改革宣传和教师培训指导小组”以及“高中课程改革监控与评价小组”等机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并为每位学生定制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使新课改工作形成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课改内容到位的良好局面。

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网络学院
主办单位:教育部人事司 协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28400号
邮箱:jgwy@naea.edu.cn 电话:69248888-3128